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2021年09月13日23:19:16 情感 1264

人生短短几十年,幾十年前沒有我們,幾十年後也沒有我們。人生,無非就是一個過程。本文從孔子、王國維、青原行思和梁漱溟,分別看看先哲們對於人生過程的理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隨著學習、閱歷和年齡的增長,每一階段有不同的人生體會和思想境界。

我們在二十四五之前主要是學習階段,二十四五到三十歲之間,獨自嘗試生活,開始體味人生,期間走過不少彎路,這一階段更多是在試錯,對以後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迷茫和恐懼經常充斥在心中,但思想逐漸成熟。

到了三十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這時成立自己的家庭並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確立自己的職業,體現出自己的社會價值;培養自己的品格修養,具有自己的價值觀。三十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坎,跨過去了陽光明媚,跨不過去風雨交加。

四十歲的時候,感受了世間冷暖,經歷了大風大浪,喜歡琢磨事物的本質,善於發現一切的聯繫。少了激情,多了沉穩,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最終確定人生的追求,同時在個人、家庭、世界、社會之間找到一種紐帶和平衡。

五十歲的時候,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學識、閱歷、能力及人生的感悟到達最高境界,對自己人生能到什麼程度有了大體的判斷。抑制慾望,心存敬畏,尊重規律。拿得起,放得下,不怨天尤人,不自慚形穢。

曾國藩說:「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儘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六十歲時看透人生,看透生活,不去做過多的辯解,對於世間給予更多的理解,極力加強自我修養,追求內心的寧靜,不受外界干擾,心態平和,從容通達,有「大隱隱於市」的境界。

七十歲時內心達到完全的自由,不受一切束縛,個人修養達到人生最高點,即使完全順從自己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不會違反法規、規律、情理等。這時更多的其實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是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豁達通透境界。

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 天天要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引用三首詞中的句子很形象地比喻人生追求的三個階段,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微妙美感。愛情、事業、學問、人生意義都可以用這「三重境界」解釋。

第一境是經歷迷茫彷徨後,認識自我,不隨波逐流,找到人生目標,告訴我們人生要敢於選擇自己要走的路。

第二境是堅定人生目標,為實現人生目標義無反顧、廢寢忘食、鍥而不捨,告訴我們目標實現過程需要堅韌不屈的精神。

第三境是克服一切困難,艱苦奮鬥,在精疲力盡之時,成功在不經意間到來,終於如願以償,告訴我們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 天天要聞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一重境界,涉世之初,人都是比較單純,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新鮮感,注重於量的積累,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邊界,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進入第二重境界,逐漸看到事物的本質,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世界並不是想得那麼美好,曾經自己建立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崩潰瓦解,對於人生充滿懷疑,陷入無盡的痛苦與虛無中。

後來通過自我修鍊或高人指點,進入第三重境界,超越於事物的本質,不糾結於問題本身,厚積薄發,撥開團團迷霧,讓自己的眼界衝破黑暗,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明確自己人生追求,專註於自己內心,豁然開朗,回歸本真,笑看人生。

處於第一境界之人要麼單純,要麼世俗;處於第二境界的人要麼詭詐,要麼痛苦;處於第三階段的人要麼智慧,要麼通達。曾經看到如下一副漫畫,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和上面的三重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 天天要聞

◎梁漱溟說:「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的關係,再解決人和人的關係,最後解決人和自身的關係。」

人要生存發展,首先要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這是最基本的,就像鄧小平所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層關係表現在獲取資源和創造財富,一定程度體現了人的自然屬性:生存和繁衍。

解決人和人的關係,這是體現人的社會屬性,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首先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獲取資源和創造財富,每個人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其次體現在人與人如何分配資源和財富,每個人要遵守社會秩序和具有道德規範。

人和自身的關係是最高層次關係,第一層關係讓人能活著,第二層關係讓人能活好,第三層關係就會考慮為什麼活著,或者說追求人生的意義。第三層關係其實就是哲學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 天天要聞

對人生的過程不止上面這四種解釋,古今中外的先哲們有很多的解釋。「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人生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不管怎麼樣,先哲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於人生階段的劃分給我們提供了一份規劃圖,我們可以參考這些規劃圖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也可以比照自己現在所處的階段,從而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無非就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又分為幾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做該做的事情,體會每個階段的奧妙,領悟每個階段的真諦,點亮人生,讓短暫的一生閃耀在時間洪流中。

人生是怎樣一個過程?我們一起看看先哲們是怎麼說的吧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越是深愛你的男人,越會在這4件事上「怕你」,別不懂他的愛意 - 天天要聞

越是深愛你的男人,越會在這4件事上「怕你」,別不懂他的愛意

蘇岑曾經說過一句話:「人面對真愛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害怕。當一個人讓你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這即是愛的徵兆。」一個深愛你的男人,人潮洶湧里,一眼就能找到你;人海十萬里,他只想往後餘生和你在一起。他對你不只是,簡單的喜歡和欣賞,更是相處時的害怕。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 天天要聞

兩性關係中,夫妻到了70歲,還能做到這2樣,此生無憾!

在兩性關係當中,如果夫妻雙方都到了70歲,但還能做到這兩樣,那麼就算很好了,而且此生無憾,這樣的夫妻關係值得膜拜。很多小年輕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會甜甜蜜蜜,恩恩愛愛,就算女方發點小脾氣,男方也會予以包容。總之對男人來說,剛娶到手的媳婦兒自己會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 天天要聞

太衝動!四川一對夫妻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了敵敵畏……

封面新聞記者 伍勇7月3日下午,四川德陽一對夫妻因發生矛盾吵架,丈夫一氣之下喝下半瓶農藥敵敵畏,妻子在馬路邊大哭攔車求助,最終在陌生人歐女士幫助下送醫。7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目前男子已經脫離危險,病情穩定,不過還需住院觀察一周。現場目擊者歐女士發布的視頻顯示,7月3日下午,位於德陽旌...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老男人最吸引女人的3種氣質,越老越吃香,第一種就很關鍵!

都說老男人在情場上不吃香了?這話誰信誰傻。歲月能帶走青春,卻帶不走真正的吸引力——有些氣質,像陳年老酒,越沉澱越有味兒。01 嘴巴甜不如耳朵靈,會說話更要會聽老男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當「人生導師」,張嘴就是道理教訓。她抱怨一句「今天好累」,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 天天要聞

推薦《豪門小說里的美艷婆婆》作者:時鵲

文案:庄芙瑤穿到十六年後的自己身上,還知道自己居然是小說里那種羞辱出身普通女主,讓她離開自己兒子的惡毒婆婆。  因為各種作妖,最後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了解到自己的結局後的庄芙瑤:這個惡毒婆婆她不當了!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 天天要聞

社區食堂,想說「愛你」不容易

社區食堂關乎民生福祉。近年來,各地探索建設社區食堂,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實惠的餐飲服務,獲得好評。然而,一些社區食堂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客源單一、盈利困難等諸多挑戰。如何增強社區食堂的生命力,使其長久經營下去?本期基層圓桌會,我們一起探討。社區食堂,好想說「愛你」當前,一些地方探索社區食堂多樣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