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升學是「比短板」?校長:中職不應成「低配版普高」

「我們學校不少學生在春季高考考出高分,但本科或高職對口專業很少,學生升學受限,好可惜……」3月9日,在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舉行的職教高考諮詢會暨中高本人才培養研討會上,幾位師生向記者反映了當前升學的些許困惑。

記者從校方獲悉,在中職「升學與就業並重」的定位轉變下,學生們對於升學的訴求十分強烈,但部分專業升學渠道受限。有中職校長表示,職業教育改革需進一步統籌中高職協同發展,在確保教育質量的基礎上增強專業對接靈活性,避免「為升學犧牲類型特色」。

3月9日上午,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舉行的職教高考諮詢會現場,學生和家長在各高校攤位前了解升學信息

有專業學生升學通道受限

本月中旬便要填報春季高考志願了,眼下,幾家歡喜幾家愁。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職三畢業生何思言告訴記者,三年前,自己出於對服裝設計類專業的喜愛,報讀了該專業,並在今年「3+證書」考試中考出了381分的高分。這個分數本可被本科院校錄取,但由於目前沒有本科院校通過春季高考匹配該專業,導致自己可選擇的學校十分有限,只能去讀高職的專科專業。

該校招生就業指導科李珩老師介紹,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是學校核心專業,今年春季高考中考出了不少高分考生,但問題在於,缺少公辦本科對口專業在招生。如今該專業對接的本科院校專業有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的環境設計專業、韓山師範學院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的產品設計專業;此外,今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首次面向中職生開設了數字動畫專業。儘管上述專業都招收美術類專業學生,但對服裝類專業中職學生來說,想升本,仍要面臨「跨專業」的挑戰。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公辦本科可以開設服裝類對口專業,我們有人才可以輸送。如果去了其他專業,就意味著放棄了服裝師的夢想,對學生的三年也是一種浪費。」李珩認為,服裝產業是廣州的支柱產業,加深服裝產業的底蘊、讓支柱產業向更高層次拓展,仍需在本科階段給人才拓寬升學渠道。

不過,對於該校其他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來說,今年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和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首次面向中職生招生,給了很多學生鼓舞和信心。動漫遊戲與設計專業梁文樂同學透露,這三年中職學習既充實又開心,目前希望能在校測環節衝刺一把,考上夢想的深職大。

3月9日上午,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舉行的職教高考諮詢會現場,學生和家長在各高校攤位前了解升學信息

中職面臨兩難選擇

今年廣東有4萬多中職生在春季高考中上本科線,但僅有1825個本科招生名額,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為過。而對於部分傳統專業學生來說,升學更是難上加難。

記者採訪獲悉,現行政策要求中職學校的一個專業僅能對接高職院校的同一專業,且不得以專業方向區分升學路徑,導致學生升學通道受限。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副校長段戀介紹,過去中職院校開設專業方向是為適應企業需求,例如服裝專業細分方向可針對性培養服裝設計、工藝製作等多元化技能人才。然而,隨著升學導向加強,教育部門近年嚴格規定中職專業名稱不得附帶方向。這一調整使學校將原有方向合併,統一歸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同時縮減生源規模以匹配高職招生計劃。

事實上,政策設計的初衷或是為規範專業設置,避免方向過多導致管理混亂,但實際執行中暴露出職教體系的矛盾——

升學與就業的平衡難題。中職教育需兼顧學生升學和就業需求,但當前政策更側重升學路徑的標準化,削弱了校企合作培養專項技能的空間;

高職資源分配不均。熱門專業高職招生量大,但如服裝等傳統專業高職資源有限,加劇中職生升學壓力……

如今,「3+證書」考試指揮棒下,中職教育偏重文化課正成為趨勢。儘管當前不少中職開設有專門衝刺本科的班級,但仍有中職校長表示,中職學生作為技能型人才苗子,在現有高職錄取機制下面臨「用短板競爭」的困境,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正被應試化傾向消解。

「普通高中學生文化基礎好,但職教生強在動手能力,這本該是兩條賽道。」一中職學校校長坦言,現行「3+證書」考試中,學生普遍卡在文化課短板,「中級技能證書獲取率超90%,但中考文化課僅三四百分的學生,很難通過中職階段突擊提升。我們現在按建造百層大樓的標準給每個學生打地基,但多數人終其職業生涯只需『蓋三層小別墅』。是否有必要?」

採訪中,這名中職校長提出如上發問。在他看來,這類「超前築基」將導致資源錯配,中職不應成為「低配版普高」,唯有守住類型教育定位,才能真正拓寬人才成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