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特級教師劉想艷赴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做講座

今日頭條訊(通訊員夏學進 曾超)10月15日,劉想艷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劉想艷走進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為「國培計劃2023」市縣青年骨幹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A0024)的學員們進行題為《新課標理念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探索與實踐——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

講座從「跨學科學習」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發展歷程、「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定位、「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的內容選擇、「跨學科學習」的活動組織、「跨學科學習」的評價策略五個方面來談。劉想艷從自己及學校教學實際出發,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與學員進行分享交流:如何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如何開展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她從自己工作室二十四節氣趣味作業說起,「二十四節氣就像大自然說給人類的語言,而孩子是大自然最真誠的聽眾和觀眾。從春分開始,讓孩子們和工作室一起充分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獨特魅力,互相陪伴,共同成長吧!」春分讓孩子們剪春燕,帶學生將春燕在校園樹叢中放飛,立夏時節讓學生舉行斗蛋遊戲,在彩蛋上寫下自己的祝福,做五彩立夏飯,立夏時節稱體重等,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觀察、記錄、參觀、體驗、設計、參與、調研。

「跨學科學習」的活動組織,劉想艷從活動時間的靈活組合,如長短線活動設計、長短課時設計等,以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例,低年級的生活識字可以結合識字單元偏旁教學、歸類教學,採取短線活動。可利用周末請家長帶學生去書店買書、去超市買文具等,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搜集相同或相似類型的字,粘貼或書寫記錄到生活集字本上,再利用一節課時間組織學生分組分享、交流和展示。而對於「跨學科學習」的評價策略,劉想艷更強調重視留心收集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記錄和重視多樣化學習成果展示,她從工作室的欄目《話說武岡——橋》《話說武岡——米粉》等個案讓學員明白跨學科學習實施過程中,總是會產生多樣化的學習成果。教師需要根據評價目標設計評價量規並引導學生對照量規評價這些學習成果。同時也要特別注意多為學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機會。劉想艷還把自己班級創辦的班級作文周報及漂流日記分享給大家。

來自婁底陶龕學校學員劉陽培訓之餘像劉想艷吐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您真是一位善良的教育專家。您的一句『你要成為一位好外婆』激勵了我,是啊,我也應該想著成為一位好媽媽啊。上午的曾老師是一位『接天線』的專家,您是一位接地氣的專家。未來我會堅持閱讀,估計會兩個月一本吧,效率低是低了點,但是有您這盞明燈影響我,我一定會緊跟您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