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感受大地的藝術!「大地拾遺」首屆青少年社會美育藝術裝置展在寧波巡展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冲 通訊員 陳敏健

暑假裡去文化館看展覽,與孩子一起感受大地的藝術!7月16日,繼杭州之後,歷經暖春臘月,「大地拾遺」首屆青少年社會美育藝術裝置展巡展在寧波市文化館117藝術中心開展,展覽將持續到8月15日。

萬物生於大地,藏於大地。土地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中華文明的象徵,也是祖國命運的象徵。廣袤大地就像孕育萬物的母親,有包容一切的寬廣胸懷,有承載灰霾的勇氣和魄力。我國形形色色的地區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也呈現了各具特色的美。

寧波,這個古老的港口城市,泥土與流域相交匯聚,形成了這裡獨特的文化景觀。本次寧波站,我們將寧波的「印象」融進了展覽之中,這座城市的歷史、人文、景觀,經過一群少年藝術家的濾鏡——他們拾起記憶,拭去塵土,在我們的面前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新的演繹。

該展覽以「大地」為主線,通過多樣化的地理人文視角,描繪出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同時在寧波巡展中,更是在新的作品中融入了寧波本土的文化元素,讓觀眾體會腳下甬城土地千年來所凝聚的文化魅力。

其中作品以水彩、拓印、書畫、剪紙等不同形式的載體進行創作,以「明」與「暗」不同的空間形式進行呈現。通過不受拘束、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實踐,展現出了藝術在孩子手中的無限可能,除了裝置作品本身帶有的互動性給展覽增添的獨一無二的參與感還可以通過現場設置的打卡點進行打卡,以「探索互動」的方式來加深對於展覽的沉浸感。

中國美術學院社會美育學院院長竺照軒表示,此次展覽,不僅為各地機構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互相交流的平台,使得美院藝術教學理念的輻射範圍更加廣闊,更是向社會展現了美育教育的多種可能性,讓社會的任意一個單位一一「個人」「朋友」「家庭」都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的魅力、感受腳下土地所承載的歷史的厚重,這本身就是對於個人素養以及民族文化傳承的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體驗。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周思言說,大地拾遺是一個既宏大又有細節的主題,無論是從細微的事物中以小見大,還是從宏偉的自然中尋味深長,我們都想讓孩子們以一種貼近生活與自然的方式,從藝術中吸取快樂與靈感。我們希望以這樣展覽的方式來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身處在任何一個城市的孩子們的心中都能夠種下「一顆藝術的小種子」,為少兒美育的發展與普及添磚加瓦。

優秀參展藝術機構教師代表、Artist藝術·家機構負責人龔王靜說,這次參展作品「我的印糕故事」,靈感來源於寧波本土美食「梁弄大糕」,在江南一帶,逢年過節,我們家家戶戶都會有做一些印糕的習俗,我們把傳統文化融入印糕當中,讓我們的孩子在吃的過程中就去感受傳統文化。在現場製作中過程中,背景板採用版畫的形式去進行創作,元素和靈感來源於印糕版的花紋板,也就是我們印糕上面的花紋製作時候的那個板子;那麼在展柜上展示六米長的長卷,長卷呈現的內容是從春耕到收穫,磨製作再到售賣的過程,整個場景式呈現,呈現的是一個熱鬧的市井文化;另外,我們還去收錄了一部分的寧波本土的老話叫賣聲,以及我們的一些祝福詞,讓這個作品在視覺上和聽覺上全方位展示。希望通過本次的展覽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從深層次的地去了一段文化的歷史。

寧波市文化館館長孔燕表示,在暑期舉辦這樣一個展覽具有特別的意義,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們看到了藝術最純粹的力量。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行藝術教育,總是在思考美育和德育的關係,追問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怎樣才能更好地「立德樹人」。中國美院社會美育學院選擇巡展寧波,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腦洞大開的創意,以及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更看到了有那麼多美院畢業生為了推動全面藝術普及、推動全民美育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通過這個展覽,可以深切感受到藝術所帶給我們的「盛夏的果實」。

據悉,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社會美育學院發起,作為大地拾遺的巡展,「大地拾遺」再出發,希望將美育的理念傳遞至更多地方,為更多的少兒舉辦非傳統的、別開生面的裝置藝術展,展示美院畢業生在社會美育各方面的優秀成果。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