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8」和「五高未來學校」,來看青浦教育數字化亮點

10月14日晚,2022第十九屆上海教育博覽會「數字新時代 教育大未來」上海教育大直播走進青浦區

青浦區副區長張彥、青浦區教育局局長程衛國、青浦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徐峰、青浦區毓秀學校教導主任王雪青做客直播間,帶領觀眾了解青浦區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探索。

三大聚焦

青浦區副區長張彥在直播中介紹,青浦區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著力於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數字基座」有序建設,實現區域教育數據的互聯互通。

目前,青浦區已形成全區教育用戶身份統一認證、學校門戶統一管理和教育數據統一匯聚的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標準。通過已建成的數字基座,歸集學校各類應用數據,實現了學校招生入學、體育運動、校外活動、體質健康等數字化服務新應用,為推進區域教育便捷服務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

二是聚焦「數字賦能」優化完善,增強學校教育治理的創新活力。

青浦區為學校提供了部分標準化的教學類、管理類應用,建立了學業質量分析、學生體質健康、人力資源管理、教育督導評價、財務經費管理、學校安全管理等20多個業務模塊,有效打造協同發展的教育數字化支持服務環境。

同時,學校數字化建設貫通於「教、學、管、考、評」等全領域、全維度、全過程,以數字化方式重塑教育教學管理流程。

三是聚焦「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激發師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

青浦區各校師生藉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雲平台、上海微校、數字教材、區域教育雲端應用與資源等,深入探究開放多元的教育教學創新活動。通過轉換管理方式、變革教學方式、重構評價體系等各方面的創新舉措,加快推進教育與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構建師生利用數字化資源開展教與學的新場景建設。

「1558」框架

青浦區教育局局長程衛國介紹了青浦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框架——「1558」。

01 「1」是指1個青浦教育雲平台。

青浦教育已經架構了覆蓋全區所有公辦教育單位的萬兆環網和教育私有雲的應用服務,為學校提供了基礎性的雲服務和網路空間;實現了全區學校網站集群和統一用戶認證;建成了區級應用數據的交換平台;區教育信息中心雲平台建設正在實施推進,將對教育數據和網路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02 第一個數字「5」是指五大數字化應用系統。

目前,青浦教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協同辦公」「智慧校園」「評估分析」5大系統、17個子系統及55個功能模塊的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格局。

其中,「一網通辦」面向公眾,提供政務公開和諮詢審批等公共服務;「一網統管」面向管理部門,提供監測監管和行政執法等數據服務;「協同辦公」面向教育各部門各單位,提供行政辦公和業務管理等教育服務;「智慧校園」面向教師、學生、家長,提供教學應用、個性化學習及家校互動等資源服務;「評估分析」面向區域教育管理者,提供數據分析和科學決策等管理服務。

03

第二個數字「5」是指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五類服務對象。

教育數字化轉型分別為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和市民5類用戶提供相應的應用服務。可通過青浦教育門戶網站或「隨申辦」青浦旗艦店進行賬號捆綁,一站式登錄應用桌面,獲取與身份類別對應的應用訪問許可權。

04 「8」是指教育數字化建設的8個重點推進方向。

具體包括:

1.做細教育數據分析應用,如區校兩級數字基座互聯、校園數據治理等場景;

2.做新智慧課堂教學互動,如雙師課堂應用場景;

3.做精數據驅動的教育綜合評價,如課堂實錄AI分析場景;

4.做好大數據精準教學應用,如「錯題本」、知識點檢測場景;

5.做寬多元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如資源標籤管理場景;

6.做優師生信息素養培養,如校園師生低代碼應用場景;

7.做實校園安全監測管理,如智慧安防、物聯網應用場景;

8.做強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如晨檢、防疫數據採集場景。

「樂思」課堂

青浦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徐峰介紹,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多年來一直圍繞著「激趣、思辨、表達」為特質的「樂思」課堂開展教學研究,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平台建設、交互技術、AI等先進技術,構建了「樂思」智慧課堂的教與學的新場景。

「樂思」智慧課堂以信息化的手段作支持,在「激趣」「思辯」「表達」上下功夫,讓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服務於課程拓展,服務於學生的能力發展,從而切實讓理念 「真」落地。

「樂思」有三「真」

1、課前提供「真」台階:通過「諾筆有聲雲課堂」技術,以「點陣筆」作業,及時反饋作業信息,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這既是體現基於學生實際的需求,也是為實現樂與思的課堂轉型做鋪墊。

2、課中提供「真」支架:第一,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情境,通過情境式教學,讓學生學習內容的有趣,喜歡上學習內容,體會到學習「真」快樂;第二是利用學習平台便捷互動,提高教學實效;第三是精準、快速、可視的反饋,讓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同時也為教師精準的教學提高依據,讓教師的教學更為有效。

3、課後提供「真」空間:藉助學習中心拓展學習空間,一方面可以把課堂中「思辯、表達」不夠充分的內容,延伸至學習中心再一起討論、研討和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習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豐富;還可以利用「樂思作業庫」自適應推送作業,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滬滇遠程同步課堂

青浦區毓秀學校教導主任王雪青在直播中透露,從2021年9月起,學校初中部開始組織開展滬滇兩地遠程同步課堂教學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更好地推動滬滇兩地學校基礎教育協同發展。

滬滇遠程同步課堂的模式可以概括為「千里教研一線牽,同步課堂雙師教」。

毓秀學校的老師們與雲南芒市城郊中學的老師們一起,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前期的分組在線同步教研,確定一個個具體的課題與內容,不斷打磨,最後以精心的教學設計,精彩的課堂演繹,為滬滇兩地的孩子們呈現了一堂堂優質高效富有深度的在線課,受到了兩地師生的一致好評。這種全新數字化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參與到活動中的滬滇兩地師生有了全新的互動體驗,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情誼。

未來學校有「五高」

未來青浦教育還將有哪些變化?

張彥副區長透露,《青浦新城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中對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出了明確要求:要以「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為出發點,增強數字化對教育全過程的賦能。探索建設引領教育發展趨勢的「青浦未來學校」,構建教育資源庫,創建學校數字基座、學習畫像、學科知識圖譜 等。拓展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的豐富教學體驗,推廣數據驅動的數字化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全力打造一批覆蓋新城的示範性教育集團和優質特色學校,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長三角地區共建共享。

以「青浦未來學校」為例,學校的建設要呈現「五高」新樣態。

一是「高思維」。未來學校將創設豐富、多元和有效的支持系統,為學生自我驅動,協作解決問題、沉浸於高思維狀態下深度學習等提供服務,使其成為能應對未來挑戰的卓越學習者;

二是「高融合」。未來學校將探索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複合教學機制,支持混合學習、情境學習和項目學習的高度融合,通過學習動機、學習質量、學習層次、學習方法、學習流程、學習生態的有序升級,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高品質」。未來學校將注重學生社會性的培養,通過新型班級建設、混齡攜手活動、導師制培養等深度探索,促進同學段、跨年級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更高品質的社會建設,使學生具備未來所需的溝通交往能力、同理心和共情力;

四是「高素質」。未來學校將圍繞激發學習動機、提升自我效能、開闊社會視野、引導興趣志向,為學生開設相關課程;同時將生涯發展、職業體驗等作為重點課程開發,厚植溫暖情懷,培育有理想、高素質的未來建設者;

五是「高顏值」。未來學校將圍繞個性化、生態化、智能化,設計校園學習空間和生活環境,使之匹配未來教育的高顏值,讓學生在與他人、與自然、與技術互動中發現自己,超越自己。

預告

2022第十九屆上海教育博覽會「數字新時代 教育大未來」上海教育大直播開啟,10月16日19:00-20:00走進靜安區

靜安區秉持「讓教育激發每一位學生生命活力」的理念,牢牢把握未來教育特徵,「九五」以來連續承擔了六個教育部重點課題,形成了以教育個性化為追求、以重大項目驅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區域教育發展路徑,而教育的數字化轉型為區域教育個性化的內涵提升和持續深入提供了動力與保障。讓我們走進靜安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