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頭樂」和「延遲滿足」,不少學生選了前者,殊不知在透支未來

「奶頭樂」在大學校園中蔓延,殊不知在透支未來

什麼是「奶頭樂」現象呢?這個詞早在90年代的時候就出現了,本意是指剛出生的小嬰兒,只要有奶喝就會十分滿足,引申到社會現象中就是指給一部分人提供精神上的愉悅,以至於忘了爭取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而大學校園中的「奶頭樂」現象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大學生只顧著眼前能夠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對於學業,未來的發展一概不考慮,沉迷於當下這種輕鬆愉悅的狀態。

學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學習本就是學生的責任,但是不少大學生放棄專註於自己的責任,沉迷於其他讓自己高興的事,比如說打遊戲,刷劇。

在大學宿舍中熬夜做這些事的學生不在少數,而對學業許多大學生也都漸漸佛系,抱著及格萬歲的態度,只在期末考試前突擊複習,平時聽課時都是用睡覺和刷劇來打發時間,晚上又開始熬夜打遊戲。

大學生以為上了大學就是自由的放鬆,不用再為學業所累,沉迷於除了學習以外所有令自己開心的事情,殊不知當下的快樂都是在透支自己的未來。

比起「奶頭樂」,「延遲滿足」更有利於大學生未來發展

延遲滿足是一種和奶頭樂相對立的狀態,主要是指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當下滿足的選擇取向,雖然奶頭樂和延遲滿足相比,不少學生選擇了前者,但是無疑後者才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更有益處。

學習固然很辛苦,但是和工作的苦相比卻是不值一提的,不少學生沉迷於讓自己當下愉悅的奶頭樂,放棄吃學習的苦,那麼在畢業後或許就要接受工作的苦,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總在抱怨,當下就業難,沒趕上好時候,但其實總有一部分大學生能夠順利的就業,找到高薪的工作,而這就是學生上學時透支未來的代價。

如果說人生分成幾個階段,那麼從小學到大學無疑是最應該拼搏的階段,因為學生只有在這個期間積累,才能用學到的東西換取下一個階段的成果收穫,沒了前面的積累,在畢業後就只剩下虛度光陰後的惡果,以及就業幾年後始終不理想時的懊悔。

奶頭樂的確會讓大學生當下感到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太過廉價,看劇追星打遊戲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如果大學生把它放在學業前面,那錯過了學習的階段,就什麼都不剩了,用四年的時間去放飛自我,然後什麼都不剩下,還是再辛苦四年換取未來幾十年的滿足,應該是大學生去考慮的。

大學生想要獲得「延遲滿足」,在校期間應該怎麼做?

其實大學生想要在畢業後收穫到「延遲滿足」很簡單,在校期間只需要專註於努力就行了,只要做得比別人的多,收穫也一定會更大。

對於大學生而言學業當然是一切的前提,不論是考研考公還是到私企就業,成績總是評定大學生是否優秀的基準,所以大學生要有限保持學業,不僅僅是60分萬歲,更要拿到獎學金和高績點,這些都是在爭取機會時,能夠讓自己有限被錄取的證明。

其次就是提升附加價值,大學生的能力是無形的,在面試時很難瞬時間展示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好,而附加價值或許就是綜合能力的體現的,大學生的附加價值包括各種專業證書,競賽證書或者是校級別以上的榮譽證書,這些並不一定能讓大學生找到好工作,但是在同等情況下卻能證明學生更優秀。

大學生如果想要在順利完成學生和職場人的角色轉換,提高自己的情商,多參加實踐活動也必不可少,大學生最大的優點就是擅長學習考試,而缺點也恰恰如此,不少大學生只懂得理論知識,只會做題,但是不會與人溝通,更不會表達自我,這在找工作時是一個很大的短板,所以大學期間通過參與各種活動,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也是為了日後儘快適應就業而做準備。

今日話題:奶頭樂和延遲滿足,你會選擇哪個?

以上圖片來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