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作為中國傳統醫學,考研竟然也要考英語,令人無語且心酸

文/米糖

我國中小學生一直將英語,作為三大主科在學習,是否賦予一門外來語言文學,太重要的地位了呢?

教育部針對「降低英語學習比重」的問題進行,表示,如今英語的課時佔比遠低於數學、語文、體育、藝術,根據中考、高考考試要求,外語需要與語文、數學分值保持一致。

大眾對於這一回應並不買賬,英語課時減少,但分值卻不變,這不是逼著學生重視英語嗎?

取消英語的呼聲一直不斷,大眾口中的取消英語,並非是徹底不學英語了,而是將其從高考中剔除,不再作為決定考生命運的科目。

而當前英語這一科,不光決定著高考生的命運,還決定著考研生的命運。

大部分專業考研必考的科目都是政治、英語、數學和專業課,大部分專業能用得上英語,考英語也能理解,但是這一專屬於中國的專業——中醫,卻也需要考英語。

中醫考研也需要考英語,考生無語又心酸

中醫是我國傳統醫學,是具有歷史文化沉澱的醫學瑰寶,從古流傳下來的《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著名的中醫書,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目前眾多醫學院都有開設中醫專業,醫學需要嚴謹性,中醫也是如此,想要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而和大部分專業一樣,中醫學生考研也需要考數學、政治、英語、專業課,其他三門都可以理解,唯獨英語這一科讓人無語。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為何要學習英語?

難道要向西方人學習中醫知識?

難道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大中醫家,以前也會英語,他們留下來的中醫知識,需要學生們用英語去理解?

對此中醫學生也很無語,同時倍感心酸,要知道醫學知識多且複雜,中醫不僅要學中醫學還要學西醫學,大學四年的時間根本不夠用。

明明備考研究生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卻還要準備英語學習,真的很心酸。

與中醫同樣遭遇的還有「書法」

9月27日教育部宣布,書法專業正式成為一級學科,高校可設立書法博士生。

其次此前就有30多個高校開設書法專業,也有培養碩博生,只不過並不吃香。


書法作為我國專屬文學,源於我國,也是在我國傳承宣揚的,如今開設書法專業的碩博生,卻也要考英語,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中醫、書法作為我國專屬文化產物,想要深造進修,都需要英語這門科目過關,是不是自我貶低的表現?

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認為:

「中醫和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但要發展離不開科技,科技又不開英語,想要二者發展地越來越廣,走向世界,考英語是必須的。」

學習英語是有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

發展、宣揚、傳承中醫和書法的概念是對的,但是沒必要妄自菲薄。

如果是對我國的中醫和書法感興趣,國外為什麼不開設中文課堂,中文為什麼不能作為他們高考的必考科目?來決定學生的命運。

說回到英語學習,當前英語依舊是世界通用語言,無論是國家發展還是社會發展,都不能自我封閉,與世界接軌是有必要的。

所以徹底取消英語是不可能的,這對於我國青少年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學生。

如果學校不學,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學到了,到時候損失掉的是整個英文世界,英語書、英文歌、英文電影。

而且如今是網路科技的時代,程序員敲出來的每一個代碼,都是由英文字母組成的,需要從小開始打基礎。

但是作為外來語言,英文一定不能成為左右學生命運,決定學生未來的學科,現階段改變中考、高考的科目分布值不太現實。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降低英語在中高考的佔比,甚至直接移除,將其作為副科,像體育一樣,以平時成績去考核學生。

筆者有話講:民族自信不是說說而已,需要我們真正重視專屬於本民族的東西,且對這個東西充滿自信和自豪感,中醫和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瑰寶,不需要一門外來語言文學成績來考核。

話題討論:

你覺得中醫學和書法考研需要考英語嗎?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