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越好學費越低,高校學費倒掛,大學學費到底誰說了算?

選擇一所理想的大學,通常會參考很多因素。除了關注教學質量、學科優勢、校園環境、就業率外,學費也是不少家庭、尤其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關注的因素之一。

不同大學的學費不同,即使是同一所大學,但如果專業不同,其學費也可能有高低之分。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公辦大學學費相對於民大學而言,要低很多,在5000元左右,而民辦大學少則8000到一萬,多則兩到三萬。不少學校甚至出現倒掛現象,即大學越好,學費越低。

大學越好學費越低,高校學費倒掛,大學學費到底誰說了算?

有網友曬出了他在清華大學的繳費單,學費加住宿費,一學年5900元,著實羨煞不少人。作為國內頂尖的教育學府之一,況且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這個費用確實不高。難怪不少網友說「花最少的錢,讀最好的大學」,而父母從小教育的「你好好學習,就是省錢了」果然沒錯。

相比較清華大學的學費,一些民辦大學的繳費單看著就「肉疼」。某網友上的是地方民辦本科,根據他曬出的繳費單來看,學費高達每學年28000元,光住宿費每年就4200元,深圳趕上了部分公辦大學的學費。而他全部費用加起來,高達33895元,是清華大學的5倍之多

通常情況下,公辦大學因為由地方財政的經濟支持,學費比民辦大學要低不少。雙一流高校中,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相關專業學費最低,學費僅每學年3000元,這個數字甚至低於某些發達城市私立幼兒園每個月的托費價格

公辦大學能獲得地方財政的經濟支持,且自籌經費的能力較強,學費相對就低

民辦高校沒有國家撥款,其辦學的費用來源主要就是學費。且民辦高校享有自主定價權,根據自身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條件自主定價,這也是民辦高校費用較高的原因之一。而國家對公立大學的學費也一直是有文件要求的,即使漲價,也不得超過一定的幅度,所以這麼多年來,很多高校的學費漲幅並不明顯。

而公辦大學除了能獲得地方財政支持外,其自籌經費的能力也很強。比如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流名校,其本身的名聲、地位擺在那兒,全國各地的優質生源都集中在那裡,在科研上也更容易出成果。

同時,因為優質名校聚集了全國各地的人才,自然就會有企業與之合作,減少了學校本身在科研上的支出。

另外,校友捐贈也是優質大學經費來源之一。越是好的大學,其學生進入社會後,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也就越強,成為企業家的非常多,因此就會對母校進行捐贈。像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每年就有不少校友捐贈用作在校生的獎學金。

當學校的經費多了,就可以降低學費,不僅可以避免貧困生因學費問題與大學失之交臂,還可以拿出部分經費作為獎學金來支持和鼓勵學生完成學業、搞科研創新,形成了良性循環

雖然各校學費有差異,但只有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在選擇時具備話語權

高考成績千差萬別,每個人學習能力不同,填志願時可選擇的也不同。但到底上哪所大學,最主要的還是綜合考量個人的興趣愛好、學校地址、辦學質量、就業趨勢等

對考生來說,學費高不一定就是好專業,也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專業。反之同理,不能因為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學費低就選擇它。畢竟國家現在有助學貸款,如果家庭條件困難,可以入學後申請助學金,完成學業。

對於學生而言,最主要的還是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只要成績好,就能在選擇時具備話語權。不僅可以優先選擇學費較低的公立名校,甚至可以獲得大額獎學金。如果高中時學習不努力,達不到公立院校的分數線,也不願意讀大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學費較貴的民辦本科院校。

筆者認為,大學的好壞不能由學費的多少來判定,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也要擦亮眼睛,綜合考量各項因素。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進入大學後都應該嚴以律己、求學上進,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個人綜合實力,才能在就業時給自己增添籌碼。

話題:你上大學的學費是多少?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