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體記者 梁展豪 實習生 黃淑鑫 文/圖
暑假到了,不少家長發現了一個帶娃「新招」——請大學生來家裡陪孩子學習。社交平台上,「大學生帶娃」「大學生伴讀」的帖子熱度也持續升溫。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大學生不僅能輔導孩子完成作業,還能陪他們運動、聊天談心,讓孩子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然而,由於目前缺乏正規平台,這類服務大多通過私人渠道聯繫,存在信息不對稱、中介收費混亂等問題。
家長:輔導功課還能緩解壓力 處得像朋友
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伴讀一般包括學業輔導和休閑陪伴兩部分,費用通常在每小時80至150元之間,根據年級和大學生學歷背景有所浮動,每次伴讀時間一般為兩個小時左右。
「我從大三暑假開始做數學和英語學科的伴讀,原本只是想賺些零花錢,沒想到收穫遠超預期。」莆田學院大四學生小冰(化名)向記者分享了她的伴讀經歷。她表示,伴讀不僅是教學的過程,更是與孩子建立信任和友誼的過程。每天上門前,她都會準備「學習+遊戲」的組合方案。
「因為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所以我選擇以勞逸結合的方式伴讀。比如陪孩子做完數學作業後,我們會玩24點(棋牌類益智遊戲)鞏固計算能力。」小冰說,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深受孩子們喜愛,如今她已經積累了不少固定客戶。
「我們夫妻文化水平不高,很多科目都輔導不了。」市民馬先生的孩子即將升入初三,英語成績長期在及格線邊緣徘徊,讓他十分焦慮。後來通過其他家長介紹,他了解到大學生伴讀這一方式。
「大學生不僅輔導功課,還能跟孩子聊天,緩解他們的壓力。孩子和大學生相處得像朋友一樣,這是外面的培訓機構難以提供的。」馬先生說道。
調查:或存信息不對稱 中介收費有套路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大學生伴讀市場還存在信息不對稱、中介亂收費等問題。
通過社交平台評論區,記者加入了一個家教微信群。群內的「家教小林老師」每天發布伴讀崗位信息,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地點、所需科目和報酬等。
記者以大學生身份嘗試接一單五年級英語的長期伴讀任務,對方在索要了記者的簡歷後稱,家長同意上門,要求記者先交一周的伴讀費(480元)的80%作為「信息費」,才能提供對方家長的聯繫方式。整個過程中,對方並沒有要求記者出示學生證,及伴讀經驗相關的證件材料。
此外,記者添加了多個相關的微信群發現,不同中介向大學生收取的「信息費」標準差異較大,有的按一周薪資的80%收取,有的甚至高達1.5倍。而同樣的信息費,中介並不會向家長收取。

平台上伴讀的信息不少
採訪中,多位家長希望高校搭建官方伴讀服務平台,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職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家長更安心。
「我會查看對方的學生證,擔心有人偽造證件冒充大學生。」一位家長表達了擔憂。此外,絕大多數伴讀都未簽訂書面合同,基本靠口頭約定和微信轉賬完成交易。
律師:謹慎選擇兼職渠道 盡量通過官方平台或正規中介
福建澤庭律師事務所陳茜律師表示,在校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是否構成勞動關係,主要看雙方是否符合勞動關係成立的條件。根據《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在校大學生和家長不具備勞動關係成立的條件,不視為就業,雙方不構成勞動關係,雙方屬於勞務關係。在學生提供伴讀服務前,雙方應簽訂書面勞務合同,明確工作內容、時間、報酬及支付方式、雙方權利義務等關鍵條款,避免口頭約定。若發生糾紛,合同可作為雙方重要的維權依據。同時,若伴讀包含課程輔導,需遵守教育相關法規,不得超綱教學或進行違規補課。
陳茜律師還提醒大學生,要謹慎選擇兼職渠道,盡量通過官方平台或正規中介機構尋找伴讀機會,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對於要求繳納押金、中介費等費用的情況要高度警惕。
編輯:林威
責任編輯: 海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