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2025年職業教育活動周5月14日在廈門工商旅遊學校正式啟動,今年的主題是:「一技在手,一生無憂」。
2015年,國務院將每年5月的第二周設為職業教育活動周,2022年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今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為5月11日到17日。
市教育局表示,舉辦職業教育活動周是為了向全社會宣傳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展現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發展的成果,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今年廈門職業教育活動周由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廈門市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
現場
職校學生秀絕活
開叉車點燃煙花 把豆腐切成菊花
職業教育活動周啟動儀式現場,職校汽修專業學生維修剎車盤。
在前天的廈門職業教育周啟動儀式現場,全市各職業院校擺攤設點,展示職業教育的成果,既有機器人編程、3D列印等高科技體驗,也有機械加工、叉車、茶藝、烹飪、提琴製作等技能展示,還有娘惹服裝文化、剪紙、珠綉等文化藝術,涵蓋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數字技術、非遺傳承等多個領域。很多觀眾走完一大圈,不約而同說的一句話是:「真的是一技在手,一生無憂。」
開叉車點燃煙花!職校學生通過它來練習叉車操控力技巧。
廈門工商旅遊學校物流專業三年級學生黃裕超成為「顯眼包」,他開著叉車表演點燃煙花的絕技——黃裕超小心翼翼地調整角度,將插在鏟鬥上的香支慢慢靠近煙花,快、准、穩,絢爛的煙花瞬間被點燃。黃裕超說,這是自己設計的練習操控力技巧。
職校學生秀刀工,用豆腐雕花。
當天,廈門工商旅遊學校烹飪專業學生謝文傑表演將一塊一捏就碎的內酯豆腐切成有上千個花瓣的菊花形狀,把來賓看呆了,謝文傑不斷地被要求切豆腐,他都快忙不過來了。
謝文傑的老師說,這不是耍酷,而是傳統菜的基本功,「這功夫AI取代不了」。
市教育局高教職教處表示,在職業教育活動周,廈門各職業學校都要舉辦展示活動,其中之一是職普融通示範日,即組織中小學生赴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等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及勞動教育,推進「職業啟蒙」教育。與此同時,職業院校要打開校門,面向社會大眾開放,開展新形態、新職業推介及體驗活動,展示辦學成果等。此外,職校師生還要深入社區、鄉村、企業等,開展各類技能服務。
職業教育有什麼用 聽他們說
他空降到海外維修車輛,他致力於讓每條魚都享受到科技福利……他們有一個共同身份: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有什麼用,他們是答案。
今年的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廈門市教育局挑選多位中職和高職優秀畢業生代表,舉行「廈門市2025年職業教育就業創業優秀畢業生專題報告會」,向在校學生講授自己就業、創業的故事,分享人生經驗。
我們今天為您描述四位畢業生的故事,職業教育的「一技在手,一生無憂」,在這些畢業生身上一目了然。
洪茂林:
用科技養魚的應屆畢業生
■就讀學校: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機電學院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入職單位:
廈門水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洪茂林是報告團里唯一一位2025屆應屆畢業生,他是一位「知魚之樂」的科技養殖工作者,要讓每條魚都能享受到科技的力量。
洪茂林去年開始在公司實習,參與了「複合式精準投飼機」的研發項目,創新性提出二級料倉設計方案,設備成功地將飼料利用率提高了15%。目前該設備已在20餘家養殖場推廣應用,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益。
他還參與了多個重點項目建設,包括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項目——南海現代漁業工程技術中心智慧漁業工業化循環水系統建設。從最初的毛坯房到如今設施完善的無人化養殖車間,他和同事見證了技術改變產業的全過程。
洪茂林說,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職教生的價值所在:我們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鄒涵斌:
在全國大賽獲獎的修車達人
■畢業學校:
廈門技師學院汽車維修與運用專業
■就職單位:
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工程師
鄒涵斌中考失利後,一度迷茫沮喪,不過,他很快在廈門技師學院找到人生的方向——他要投身汽車維修。
在校時,為了備戰世界技能大賽,他每天六點起床,奮戰到深夜十二點,即使暑假也是如此,鄒涵斌說:「嘀嗒嘀嗒的汗水掉落聲與檢測儀器『嘀嘀』的蜂鳴聲交織在一起,我們全身心投入,只為聽到汽車那一聲清脆的啟動聲,是我們努力的回報。」
2023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全國賽場上,鄒涵斌獲得全國第十名,獲優勝獎和福建省技術能手稱號。
現在,鄒涵斌在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擔任海外售後部技術支持工程師,他代表公司海外售後服務部前往非洲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進行海外車輛維修,為客戶解決車輛出現的疑難雜症。
李宇煌:
從農村孩子到青年創業者
■畢業學校: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就職單位:
廈門集眾品牌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宇煌來自惠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現在,他是廈門集眾品牌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客戶包括全球孔子學院、瑞幸咖啡、奈雪的茶等。他認為,職業教育讓他這樣的農村孩子和世界握手。
2020年,李宇煌考入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專業老師發掘了他的閃光點,並支持他參加各類競賽,提供資源。他獲專業設計比賽的多個獎項,這讓他逐漸脫穎而出,積累資源,為創業打下基礎。
2023年,李宇煌從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畢業,選擇和校友創業,成立公司。他說,創業前期,廈門城市職業學院提供場地以及資金支持,緩解了他們的部分財務壓力。現在,公司穩健上升,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李宇煌說,他的心得之一是:掌握一門技術非常重要。
張偉鏗:
從中職學生到中職教師
■畢業學校:
集美工業學校數控加工專業
■就職單位:
南平技師學院數控實習指導教師
張偉鏗用了八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名中職學生到中職專業教師的轉變。
2013年,他從集美輕工業學校(現集美工業學校)畢業後,憑藉在技能大賽的成績,直升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專科),2016年,他通過專升本考入三明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2021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南平技師學院,成為一名在編教師。
張偉鏗說,他的經歷背後,都是技能沉澱。正是這些紮實的專業技能,讓他獲得了保送大專、專升本加分的機會,也讓他的職業發展有了更多可能。
張偉鏗說,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學歷固然重要,但能讓你立足的,永遠是實實在在的本事。
亮點
數說廈門職業教育
中職與本科「3+4」貫通培養
廈門持續拓寬職教人才培養模式。去年,廈門首次實施中職與本科「3+4」貫通培養,即中職入學,本科畢業。廈門工商旅遊學校、廈門信息學校與華廈學院合作舉辦中職本科「3+4」貫通培養試點,面向全省招生。
與此同時,廈門工商旅遊學校、集美工業學校等4所中職學校試點舉辦中高職一體化培養項目,培養五年專人才,即五年都在中職學校上學,畢業後獲得大專學歷。
廈門職普融通試點規模進一步擴大。去年,6所中職學校和7所普通高中開展普職融通試點班;廈門工商旅遊學校等3所學校增設綜合高中試點班。普職融通試點班和綜合高中試點班是將普職分流推到高中階段,緩解家長焦慮。
職教高考、技能比賽雙冠王
今年職教高考,廈門再次全省領先。其中,本科上線人數1134人,比2024年凈增加275人,專科上線率99.59%。
職業技能競賽廈門也領跑全省。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廈門獲得3項金獎,10 項銀獎,15項銅獎,獲獎率69.44%,高於全省職業院校62.59%的總獲獎率和賽事50%的設獎率,其中,集美工業學校獲獎數位居省內中職學校首位。
新增1所高職院校
今年3月,福建省政府正式批複設置「集美工業職業學院」,這也意味著廈門新增1所專科層次的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院校,進一步擴大我市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
建立4個全國行業產教融合體
廈門努力提升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匹配度,成立閩台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教聯合體和現代水產、智能家居、數字影視、跨境電商等4個全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逐步形成體系化、規模化的產教融合模式。
與此同時,廈門建成27個省市級產業學院、15個市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職業院校與合作主體之間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
學生引進來 老師走出去
廈門職教育全球英才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近年來,廈門職教已經走出國門辦職教——廈門發揮「嘉庚系」職業院校對外紐帶作用,正在闖出一個面向世界的廈門職業教育的模式、範式,打造廈門「職教出海」品牌。
我市中職學校有留學生
不僅學技能還要習文化
廈門一些職業院校開始招收留學生,集美工業學校是廈門擁有最多留學生的中職學校。
2017年,集美工業學校面向海外招收來華留學生。八年來,學校招收來自泰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十國留學生百餘名。
校方介紹,留學生在集美工業學校學習語言、中國傳統文化、職業技能,畢業生成績斐然,有65名外籍畢業生被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泰國農業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學府錄取。
把培訓中心搬到海外
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
2023年,在廈門市教育局的指導下,集美工業學校與泰國素萬那普皇家理工大學、泰國開放教育集團共建東盟嘉庚職業教育中心,2024年,學校又與泰國金池工業園共建產學研國際合作基地,與泰國建霖集團等企業共建海外人才培養基地,開啟「中文+職業技能」培訓相關服務。
用大白話說,集美工業學校設在海外的培訓基地,主要是服務中資企業出海需求,現在,學校的一些老師每隔一段時間要前往泰國,為當地中資企業培訓員工。
不只是集美工業學校,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水產技術非洲教育培訓中心」等平台,對接企業技能人才培養要求,採取「中文+職業技能」模式,實施各類培訓項目。
(文/廈門日報教育工作室首席專家 佘崢 通訊員 郭明波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