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港口給美國,港府是否將動用法律手段阻止?又為何說中美鬥爭已經發生變化了呢?
最近,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針對李嘉誠賣港口給美國資本的事情,做出了17字答案,「任何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規,港府依規處理」,這是什麼意思?雖然李家超沒有明確說明港府是否會動用法律手段阻止李嘉誠和美資的這場交易,但也沒有排除後續如果真的造成影響了,使用法律手段追責的可能性。
這對李嘉誠來說,或許是一個警告。儘管李嘉誠旗下集團高層表示,這只是一場單純的商界交易而已,看似問心無愧。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從商人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筆好生意,有專業人士就分析過,李嘉誠現在賣給美國的多數港口,其實並不優質,但美國資本依然願意以228億美元的高價來買,等於李嘉誠就是直接套現1600多億人民幣。
但跳出商業視角,就可以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李嘉誠賣的這數十個港口中,涉及到了巴拿馬運河一頭一尾之上的兩座港口。巴拿馬運河,可以說是全球航運的咽喉之一,也是中國與拉丁美洲進行貿易的最重要樞紐之一,中國貨船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客戶。在中美博弈,且美國幹了不少圍堵中國的事的背景下,如果讓美國拿到了這兩座港口,就可能會在巴拿馬運河上做文章,試圖堵死中國和拉丁美洲合作的重要渠道。這並非是對美國的無端揣測,事實上,美國沒少這麼干過。tiktok都知道,它的母公司是位元組,並非國企,但它卻被美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要求tiktok「不賣就禁」。可見,在美國眼裡,是沒有什麼中企、中方之分的,只要帶著中國標籤的東西做出成績了,美國就一定會打壓。巴拿馬運河上的貿易同樣如此。
看到網上有輿論在說,李嘉誠這也是迫不得已,美國強取豪奪,李嘉誠也守不住,不如明哲保身,「套現離場」。關於這一個詭辯,李家超也回應了,港府反對外國政府使用脅迫施壓手段。雖然李家超沒有點名,但明眼人都知道,這說的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是這場交易的另一方,但說白了,它其實就是美國奪取它國戰略資源的「白手套」,之前,美國正是靠它,「順理成章」的拿下了烏克蘭的國有鋰礦及多數優質國家資產。可以這麼說,在美國眼裡,這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商業行為,而是類似於美國對烏克蘭優質資產的侵吞。
再說得直白點,其實誰都知道,李嘉誠僅憑一己之力,多半是對抗不了美國的,但努力抗爭與直接「套現跑路」,這完全是兩碼事,前者就類似於華為和tiktok,不光在美國面前,保住了自己的利益,而且還可以收穫中國人的稱讚。但後者看似明哲保身,但卻被罵上了風口浪尖。
不評價李嘉誠這件事做得正確與否,客觀來說,確實有爭議,並且涉及到了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在中國,有罵聲是很正常的,甚至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都已經算輕的了。這如果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是肯定會教訓當事人的。在中美博弈中,美國的企業都不希望和中國「脫鉤」,就是不想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但如果美國政府發布「對華脫鉤」公告,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企業敢不執行。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不聽美國政府的話就要挨板子。但在李嘉誠這件事上,中方從頭到尾都沒有過多干涉,不難看出來,中方可以說是給予了中國企業相當程度的包容和自由。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的路上前進著,未來,類似的情況可能還會有中企遭遇到。美國政府或許會在這件事上嘗到甜頭,不排除中美鬥爭會在這方面發生質變。不過說到底,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在關乎民族整體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無論是誰都不能幹任何有損國家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