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留學經驗談:文化差異與適應攻略

2025年03月22日00:13:22 教育 1925

在全球化的教育潮流中,選擇海外留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夢想。對於追求專業深造的學子們來說,選擇一個具有高質量教育資源和宜人生活環境的國家至關重要。位於東南亞心臟地帶的馬來西亞,以其獨特的文化融合、經濟活力以及教育體系的國際化而受到全球學生的青睞。馬來西亞因其英聯邦體系的教育模式和低廉的留學費用,正逐步成為中國中產家庭送孩子留學的首選之地。

馬來西亞留學經驗談:文化差異與適應攻略 - 天天要聞

在馬來西亞開啟留學之旅,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令人期待,但不可忽視的是,文化差異可能帶來挑戰。裕岫留學教育的留學顧問趙老師指出,提前了解並掌握應對文化差異的方法,能幫助留學生更快適應新生活。
  
宗教文化差異與適應
  差異表現

  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宗教氛圍濃厚。在公共場合,穆斯林的宗教活動隨處可見,比如每天特定時間的禮拜。宗教禁忌也較為嚴格,像齋月期間,從日出到日落穆斯林禁食,非穆斯林在公共場合飲食需格外注意,避免引起他人不適。此外,進入清真寺等宗教場所,著裝要求嚴格,需穿著得體,避免暴露。
  
適應攻略
  趙老師建議留學生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習俗。主動學習伊斯蘭教相關知識,了解其基本教義、節日和儀式。在齋月期間,調整自身生活習慣,避免在穆斯林面前公開飲食。進入宗教場所前,注意檢查著裝,遵循指示脫鞋等。若受邀參加穆斯林家庭的宗教活動,提前了解活動流程和注意事項,以謙遜的態度參與。
  
社交文化差異與適應
  差異表現

  馬來西亞社交文化中,不同民族有各自獨特方式。馬來人見面時多行握手禮,但異性之間握手需謹慎,有時女性可能更傾向於點頭示意。在社交場合,人們注重禮貌和尊重,交談時聲音適中,避免過於大聲喧嘩。而且,當地社交活動多圍繞家庭展開,家庭觀念很強。此外,馬來西亞人時間觀念相對寬鬆,聚會等活動開始時間可能不夠準時。
  
適應攻略
  留學生要入鄉隨俗,學習當地社交禮儀。與馬來人交往時,注意握手禮儀細節,尊重對方的個人空間和文化習慣。在社交場合,控制音量,展現禮貌謙遜態度。積極融入當地家庭活動,通過參與家庭聚會等,增進對當地文化理解。對於時間觀念差異,參加活動時可適當提前到達,但也不要因活動延遲開始而焦慮,保持靈活心態。

馬來西亞留學經驗談:文化差異與適應攻略 - 天天要聞

飲食文化差異與適應
  差異表現
  馬來西亞飲食融合了馬來、華人、印度等多元民族特色。馬來美食多以米飯、椰漿、香料為主要食材,口味偏重香辣。華人美食保留了中式烹飪傳統,但也融入當地特色,如海南雞飯等。印度美食則以咖喱、香料運用為突出特點。此外,馬來西亞人飲食習慣與國內有別,他們常用手抓飯(尤其是馬來和印度餐),且用餐時共享菜肴的情況較為常見。
  
適應攻略
  趙老師表示,留學生可利用課餘時間探索當地美食,逐步適應不同口味。嘗試用手抓飯時,可向當地人請教正確方法。在共享菜肴的場合,注意使用公筷公勺,尊重他人飲食習慣。如果對某些食材或口味實在不適應,也可尋找中餐館解解饞,但不要因此錯過體驗當地特色美食的機會,盡量保持開放態度去嘗試新事物。
  教育文化差異與適應
  差異表現

  在教育方面,馬來西亞高校教學模式注重實踐與小組合作。課堂氛圍相對輕鬆,學生可隨時提問、參與討論。考核方式多樣化,除了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小組作業、項目實踐等佔比較大。而且,當地高校的學術誠信要求嚴格,抄襲等行為後果嚴重。
 
 適應攻略
  留學生應積極轉變學習方式,主動參與課堂討論,鍛煉表達和溝通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同學的觀點,提升團隊協作能力。認真對待各類作業和實踐項目,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按時完成。同時,深入了解學校的學術規範,嚴格遵守學術誠信原則,避免因文化差異導致學術違規行為。
  在馬來西亞留學,正視並積極應對文化差異,能讓留學生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收穫寶貴的留學經歷。正如裕岫留學教育趙老師所說:「通過適應文化差異,留學生不僅能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還能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實現個人成長與發展。」

馬來西亞留學經驗談:文化差異與適應攻略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 天天要聞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自從體驗了VR心理訓練,我現在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李明坦言。曾經因社交恐懼困擾的他,如今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反覆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找回了自信。這正是該校創新構建的「AI輔助+人工守護」雙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的改變。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 天天要聞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實質上是同分數段大學之間的比較,重點是專業、城市、學校實力與高考生個人需求等方面的權衡。高考成績處在550分--570分這個分數段,有不少很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就是其中的3所,在這3所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極目新聞記者 鄧波近日,重慶大學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的相關信息引發社會關注。重慶大學稱,學校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不當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引發爭議的推文截圖起因是多篇官方賬號推文發布了2023—2024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重慶代表名錄,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點擊觀看視頻5月7日,一篇獲獎文章引發關注,其中介紹,來自重慶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以及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6年,劉某喬就已首次申請發明專利,而彼時,她還是一名初二學生。知網劉某喬發明專利搜索結果截圖正觀視評: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讀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