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者應以怎麼獲得能力提升、有利於自身發展來理性選擇合適自己的學歷繼續教育。圖/ic photo
10月19日至20日,2024年全國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將舉行,教育部發文對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提出,自2025年秋季起,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不再使用「函授」「業餘」的名稱,統一為「非脫產」,各地各有關高校要提前謀劃做好相關工作銜接。
這是正式落實2022年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改革意見。該意見還提出,改革後的非脫產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主辦高校可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等,靈活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教學。
客觀而言,函授、業餘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具體性質上,都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將其統一為非脫產,是對學歷繼續教育辦學形式的優化,也有利於其健康發展。辦好非脫產學歷繼續教育,既為高等教育提供了多元選擇,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內容。
我國學歷繼續教育主要包含函授、業餘、脫產三種形式。教育部要求,從2008年起,普通高等學校停止招收成人脫產班,成人高校招收成人脫產班的規模要根據具體行業需求從嚴、合理確定。
其中的函授,最初指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郵寄書信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現在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包括書信、網路、電話等多種方式進行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
函授平時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每學期會集中面授7天到15天左右,業餘則是利用晚上、周六、周日的時間進行集中面授教學,而今也包含在線教學。
顯然,函授、業餘是在線教育不發達時期按集中面授情況進行的一種區分,有利於學習者根據自身工作、生活情況靈活選擇。但這也讓學校在組織教學時存在局限,不能靈活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
眾所周知,在學歷繼續教育中也存在「鄙視鏈」,一般認為函授質量不如業餘,業餘質量不如脫產。此次統一改為非脫產,學習者將不再有這方面的壓力,學校組織教學也可以更加靈活了。
更重要的是,學歷繼續教育的含金量並不取決於何種教學方式,而是如何進行過程評價和畢業考核。這也是讓非脫產學歷繼續教育文憑能獲得與脫產全日制教育文憑同等認可度的關鍵所在。各地各有關高校都應當提前在此方面認真謀劃、科學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針對今年是學歷繼續教育分函授、業餘的最後一年,也有培訓機構、招生中介藉此進行焦慮營銷,讓學習者把握最後一年「函授」機會。
對此,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加強涉考培訓機構治理,尤其需要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組織或參與考試作弊、干擾破壞考試招生秩序等違規違法行為。這樣的要求有明確現實針對性,也是維護學歷繼續教育聲譽的必要之舉。
對學習者來說,也不能以怎麼方便獲得文憑來選擇學歷繼續教育,而應該以怎麼獲得能力提升、有利於自身的職業與事業發展來理性選擇,讓學歷繼續教育真正助益自己的人生路。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