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24年廣東省高考體育統考將拉開帷幕。今年是高考體育考試改革的重要之年,其中,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政策變化顯著。例如:提高運動員報考條件,文化考試成績全部使用高考成績、明確錄取分數要求;高水平運動隊所有項目的體育測試全部實施全國統考,與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的體育專項考試統一組織等。這些變化對體育類考生來說意味著什麼?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完善文化考試+專業測試考評方式
高水平運動隊是此次改革的重頭戲。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胡向東指出,此次改革第一點是文化考試成績全部使用全國統一高考成績;第二點是專業測試全部納入全國統考,由國家體育總局牽頭組織實施;第三點是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普通類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普通類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80%;第四點對於體育專業成績突出、具有特殊培養潛質的考生,允許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課成績破格錄取機制。
「體考改革的核心是完善『文化考試+專業測試』相結合的考試評價方式。」胡向東認為,政策從提高運動成績入門標準、強調統一學業標準、統一專業測試標準、嚴格實施全國統測這四個方面入手,旨在解決目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少數學生體育競技水平偏低,以及因文化課基礎薄弱、入校後學習困難等問題,統一體育類選拔測試標準,促進招生程序更加公正、結果更加公平。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項目將探索利用更多現代技術手段,客觀測試學生體育運動水平。擴大省考、國考範圍,既可以減少考生奔波之苦,又可以解決各校標準不一之弊,同時又為人才選拔提供了可靠標準。
作為改革正式施行的第一屆學生,提高的要求讓不少曾經打算報考高水平運動隊的考生表示望而卻步。正在備考的體考生小黃坦言:「我已經報了一些高水平院校,但是開始備考之後還是將重心放到了單招上,高水平運動隊給出的文化課要求對我來說有些太高了。」體考生家長疏影(化名)也表示:「高水平運動隊的准入條件提高到了一級運動員證書,因為沒有達到這一要求,所以我們無法繼續考慮。」
利於提升運動員學生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
記者從曾經通過體考升學的學生中得知,曾經的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堪稱「各自為王」:想要以高水平運動員的途徑去升學,則需要去各個高校進行考試。這些高校的招生准入門檻、考試內容,乃至最後的錄取標準都不盡相同。
據某20屆體考生透露,在他高考那年,高水平運動員的錄取分數線分為當地二本線、當地二本線的65%,以及單招分數線三種,其中「單招」是由其高校自己組織文化課考試、框定分數線的,最後的錄取也是以學校自己的考試成績為標準,而非高考成績。
「改革切實解決了各地各校高水平運動隊單獨組考內容和標準不統一,以及個別高校考試組織不規範等問題。」東北師範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馬驥認為。
而以往高水平運動隊和其他體考升學方式不同的是,選擇這條道路升學的學生,不必一定要選擇體育類作為專業方向,而是可以選擇其他專業,和通過常規高考進入大學的文化生一同就讀。這無疑會使高水平運動隊成為不少考生曲線升學的道路。今年的體考生奇楠(化名)表示:「選擇高水平運動隊可以讓自己多幾個選擇,相當於上了一層雙重保險,我不必在未來只能選擇體育道路。」
在暨南大學新聞學就讀的高水平運動員志祥(化名)坦言,他當初這樣選擇,是清楚自己的文化成績到不了較好高校的層次,想要藉助高水平運動員這條路讓自己登上更好的平台,「但如今,靠高水平運動員成為更好高校的敲門磚這個紅利將要吃盡。這也有效減少了未來體育界優秀人才的流失,也方便管理。」
變化不僅輻射到還未升學的體考生,也對已經進入大學的高水平運動員有一定的影響。
在天津大學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的籃球高水平運動員小陳表示,他進入大學之後,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遇到不少困難。他坦言:「因為高中階段要把一部分重心放在訓練上,就會有一些基礎的知識的不足,尤其進入了水平較高的大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也會因為訓練和比賽缺席課程。」
教育部明確,對於有關高校錄取的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不低於該高校相關專業在考生所在省(區、市)錄取分數線下20分的,可錄取至高校對應的普通專業;其餘考生錄取至高校的體育學類專業。
《指導意見》指出,要嚴格學業標準,原則上高水平運動隊學生與普通學生的學業水平要求應保持一致,參加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高校可通過學分制、延長學制、個性化授課、補課等方式,在不降低學業標準要求、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積極為高水平運動隊學生完成學業創造條件。
「這將極大有利於提升運動員學生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消除對運動員學生『文化水平低』的歧視,為我國體育人才選拔和培養開闢出更高質量和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胡向東認為。
也有部分高水平運動隊的隊員存在疑慮。小陳認為,改革無疑提高了考試的公平性,但不利於個別高校體育項目的發展。他坦言:「拿籃球做例子,籃球這種運動其實不能完全通過體測成績來體現一個運動員的球場表現,而且每個球隊的體系不同,需要的球員類型也不同。」
「我個人認為這會對以後練體育的學生和一些專業運動員考大學增加一些難度。」來自暨南大學的小劉表示,不少體考生還存在「只依靠訓練成績就可以上大學」的心理,如今對文化課成績要求大大提高,考生們難免產生心理落差,「制度改革加上心理上的變化,可能需要幾屆來適應。」
為體育特長生提供更寬闊升學空間
其實不止高水平運動隊的改革,今年各地陸續發布的體考有關事宜的說明中,也不少提到「成績標準提高」「提高文化課要求」等字眼。雖不至於馬上讓體考圈「大變天」,但不難看出,提高體育類考生專業和文化要求、選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較高體育競技水平的學生運動員,成了體考的發展大勢。
「文化要求高了,意味著體考生必須注重文化學習,而是專項文化都要兩邊抓。 」廣州訓力恆體育機構的教練李強表示,由於文化課門檻的提升,會讓不少原本準備走高水平升學道路的體考生「知難而退」,轉而湧入單招的賽道。
李強表示,在備考的過程中,他所在的機構會讓學生們除了專項加強,學習也不能落下。「我們上午訓練的同時,下午也會注重文化課學習,訓練學習兩不誤。」李強告訴記者。
事實上,體考生不必過度擔憂。在《指導意見》的三年過渡期中,配合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政策的收緊,不少高校也在同步開始招收體育單招生。此前,部分院校招生只針對院校所在省份,而如今,不少此類院校已明確招生範圍擴大到了全國,例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魯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煙台大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招生總人數達到750人,這也增加了2024年體育單招考生的選擇性。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高水平運動隊改革舉措的落地,將有力引導運動員學生更加重視文化課程學習,更加註重提升自身專業競技水平,為體育特長學生提供更為寬闊的升學成長空間,為高校培養出更多在國際國內體育舞台上綻放光芒的優秀運動員,為體教融合事業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胡向東表示。
文|記者 孫唯 實習生 郭婉懿
圖|新華社資料圖(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