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在美博主發布流出的一則短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視頻內容稱復旦畢業留美博士孫某流浪街頭已16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曾經的天才高材生本應前途無量,怎會隕落到蓬頭垢面流落街頭還長達十餘年的地步?
據悉,孫某1985年1月就讀於復旦大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後來到美國深造,在完成碩士、博士的學業後,繼續留校攻讀博士後。之後留校做了不到兩年的博士後,又去了華爾街擔任程序員,在那個年代月薪就高達十萬美元。
他曾有過一段為期四年的婚姻,前妻拿到綠卡後和他離婚,疑似由於這件事對孫某的打擊過大,此後開始出現幻覺,分不清現實和想像的世界,精神也一蹶不振,渾渾噩噩地在街頭居無定所、饑寒交迫地過了16年,期間他只回過一次中國。
1月6日,復旦大學美國校友會(紐約)相關負責人表示,紐約當地的校友志願者已經見到孫博士並確認了身份,復旦校友也發起成立孫校友幫助大群,現有兩百餘人,內含多名認識他的老同學等。
現在校友志願者(紐約)已經請他搬進了臨時住處,並定期有志願者校友陪護他,他已洗漱換上乾淨衣服,狀況也穩定了許多,後續計劃校友幫助會還在商量中。孫某表示出有回國的意願,但因他的國籍還有待商榷,所以還有其他的細節需要考量。
從孫博士事件我們能看出,再頂尖的學霸也會被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擊垮,尤其是還在山高路遠,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所以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當你發現自己心理出現異樣時,不要逃避或封閉自己,請及時向外界求助。
有面對壓力的心理準備,不要反抗情緒。
在適應環境、面對各種壓力的情況下,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害怕這種情緒,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我們要允許自己有一個適應過程。
面對壓力的時候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不僅僅是思想開放,更重要的是對外在事物的開放、好奇。在異國他鄉,學術氛圍、人際氛圍都不一樣,用開放、好奇的心態去對待就不會那麼恐懼。理解自己,感受你的感受,思考你的思考,便可加強對自我心理的覺察和理解。
找到歸屬感,宣洩情緒
好的歸屬感是分享情感、宣洩情緒的重要基礎。我們的情緒、情感需要有人分享。情緒也是需要宣洩的,有情緒可以,但要有宣洩的渠道,而很重要的渠道就是向他人宣洩,向朋友傾訴,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把累積的負能量宣洩出去。
保持積極心態,善於發現真善美
積極的心態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認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就看你是注意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我們快樂與否不是取決於事情本身,而是看問題的角度。積極的心態還要有真心的溝通,如果事事都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就可以處處享受到生活的美好。陽光心態,就是努力之後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成就,就享受什麼樣的快樂。
希望孫博士能積極振作,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也希望海外留學的同學們積極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無數次地救自己於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