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2022年11月03日12:02:05 教育 1601

家長和學生之間最無法逾越的鴻溝就是溝通的斷層:學生嘰嘰喳喳談自己的學校,家長嘮嘮叨叨談自己的假牙。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驢唇不對馬嘴。

這樣的無交集溝通,在學生上大學之後頻繁出現,因為空間的限制,家長做不到像初高中時那樣,能每天都陪伴學生的吃喝拉撒睡,學生在大學裡的見聞,有時候喜歡和朋友分享,家長也想聽,但是接通電話話題是老生常談:吃飯了嗎?上課怎麼樣?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時間一長,學生反感,覺得家長怎麼如此跟不上時代,於是打電話的次數逐漸減少,即使有通話,內容也是要生活費,那個在電話另一邊欲說還休,內心忐忑的家長,學生看不到。

有的同學和家長硬剛,一言不合雙方都不理睬彼此,被傷透心的家長,更是一氣之下拉黑上大學的女兒,那麼這種做法真的是明智的嗎?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一位母親發文說自己拉黑了上大學的女兒,原因是「累了,每次打電話都不接, 信息不回,要錢才想起我。」

這是一個家長對學生的控訴,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家長只是感嘆自己辛苦多年,供學生上大學讀書,從小學到大學,全靠的是自己,「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到頭來彼此關係僵硬,滿是心酸。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在中國式的教育中,大多數家長給自己設定的職責是,負責學生的教育問題,而法律也規定,家長有義務讓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在學生受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有操不完的心,擇校,找好老師,哪門科目吃力還得額外補習,青春期的叛逆,高中時期的緊張學習,再到高考報考,這還只是一小部分,都需要家長的親力親為。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如果說到頭來學生上了大學,每個月只知道自己沒生活費了,才來一通電話,家長的關心全被學生排除在外,難道真的是學業繁忙嗎?不過是不想回復罷了。

也許這是一個單親媽媽,學生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有著諸多的不得已,但這位母親發文的評論區中,可以看到不少正常家庭也會感同身受。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很多家長感同身受,和家長「談崩的」不只是大學生,還有中學生

「女兒22歲,除了討錢,平時不聯繫,不上班還不讓說,說了就是吵架,也拉黑了。」這是一位大學畢業生的家長所說,學生上了大學,缺乏溝通,畢業不好好工作只知道伸手要錢,家長實在對這樣的「巨嬰」無奈。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兒子十四歲,上學期迷戀電子產品,差點給我氣瘋」,這是一位初中生家長的控訴,在初中這樣關鍵的學習時期,沒有心無旁騖地學習,老師管理不聽,家長一說就反抗,真是沒了辦法。

這樣的學生比比皆是,但家長做不到都拉黑,在這些看似教育失敗的案例中,都是家長在訴說心酸,其實換個角度想,可能學生自己也會感到尷尬,只是不知道如何分說罷了。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一個巴掌拍不響,中國式家長的心酸,雙方都該反思

家長和學生之間缺乏高質量的溝通。學生長大了,他們的世界被學習、遊戲、交朋友填滿,但家長渾然不覺,還整天和學生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態度好的同學,敷衍應和幾句,態度不好的,直接摔門走人,所以家長的話題也該與時俱進。

叛逆期的中學生,家長得學會給空間,學生的抗拒心理從哪裡來?家長無從知曉,連學生也抓不準自己究竟在氣什麼,也許是成績的不堪,也許是朋友的疏遠,又或許是生理髮育的紊亂,這個時候讓學生還做「乖乖仔」就不現實,適當給予空間讓他們自己消化是可行的。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已經成熟的大學生,家長避免不了要經歷「熱臉貼冷屁股」的事情,龍應台說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不必追。但筆者想說的是,努力想跟上大學生的節奏,在網路努力學習新梗,想靠近學生一點的父母,學生怎麼忍心和他們漸行漸遠?

雙方都應該為彼此的進一步融洽而努力呀,不能單純地要求一方全心付出,該反思自己的時候就該反思,拉黑學生可能是一氣之下的衝動行為,不和父母說話也可能是學生一時的心緒不平,但父母子女一場,本應其樂融融,何必劍拔弩張,相對無言呢?

「我對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煩」,母親拉黑上大學的女兒,滿是心酸 - 天天要聞

今日話題:你和孩子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嗎?(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可聯繫刪除)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 天天要聞

5萬、8萬、10萬,學位論文為什麼越寫越長

一位同學在論文寫作時電腦周圍貼滿提示2025年6月底,正在讀研二的劉藝,學位論文已經寫了6萬字。而6萬字,只完成了她計劃的60%。從去年開始,按照新出台的《學位法》,學術學位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專業學位研究生可進行實踐成果、其他規定的成果答辯。這對於為學位論文費盡心力的學生而言,或許意味著一種解綁。但絕大...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 天天要聞

數字課堂跨越國界,這堂「雲課」很精彩

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尹思源)5G物理網路搭建區、5G應用綜合實訓區、空中課堂……位於莫斯科國立通訊與信息技術大學的俄羅斯魯班工坊內,學員們不僅能夠汲取最前沿的數字技術知識,還能通過項目實操,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老師們藉助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的5G設備,為學員們講述著前沿的數...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 天天要聞

深圳中學梅香學校學子走進社區,踐行「社區小主人」使命

7月5日,深圳中學梅香學校(以下簡稱「深中梅香」)五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梅林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是社區小主人」主題實踐課程。此次活動旨在深入推進「每周半天課程」,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觀察、思考、表達和行動。當天上午,學生們在學校集結,老師們詳細介紹了課程...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 天天要聞

中高年級孩子學習,還得適量的刷題

學習學習,不能只聽課,不做題,只有做題了,才會發現自己到底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把知識點消化透徹了。學習的方法就是聽課、做題、再剖析薄弱點、再聽課、再做題。只有這樣的流程,反覆去做,才能把知識點靈活運用。知識比較難的時候,可以從簡單的題入手,慢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 天天要聞

廣聯達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 助力馬來西亞高校建築教育升級

在全球建築行業加速邁向數字化的背景下,廣聯達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建築環境和測量學院達成新一輪戰略合作,雙方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標誌著中馬在建築教育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 本次簽約儀式在馬來西亞理工大學蘇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樓舉行,學院院長Kherun Nita Ali教授、廣聯達馬來西亞及中東區域總監Joyce Chan Zhai Zye...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 天天要聞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學,我就跟著去哪!」父親背著兒子12年……

最近,一段拍攝於保山騰衝,長40秒的視頻《父愛如山》,讓無數網友紅了眼眶。視頻中,一位父親背著兒子的身影,承載了12年風雨無阻的堅持,今年高考,兒子釧助毓也以624分的成績,給了父親最美的回報。每天凌晨 3 點,釧大哥駕駛著三輪摩托車駛向蔬菜批發市場,找到空位後卸下當天售賣的蔬菜,等待著批發客商。6 點多,釧大...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 天天要聞

3名考生拒報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誰該為違約買單?

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夠清北分數線的考生,拒絕學校、老師、家長勸告,沒有填報清北志願,引班主任老師大怒,解散群聊的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填報志願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師沒有權力干涉,批評老師為了一己之私,試圖干涉是不智之舉,吃相難看。媒體也下場猛批,校方嚇得趕快出通報,學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 天天要聞

濱州市暑期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來了!

為幫助廣大學生和家長及時準確了解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即日起至9月1日,全市教育系統開通暑期集中受理時段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工作日8:30-11:30,14:30-17:30),為學生和家長答疑解惑、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