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西南財經大學算是我國眾多高校里在金融學科和經濟學科方面比較有話語權的學校。布迪維格曾經是西南財經大學的一名外籍教授,其任教學科就是金融學。他在中國生活了數十年,娶了一個中國女孩。如果不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他或許會一直生活在中國,以一名外教的身份。
外教被西南財大「解僱」後獲諾貝爾獎,網友紛紛指責西南財大
在西南財經大學任教的這些年,根據學校對在職教師的考核標準,他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西南財經大學的存在。最終在2021年的時候,布迪維格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與學校終止了合同,並離開了中國,轉而進入了華盛頓大學。具體原因有他個人方面的,也有學校方面的。
學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社會、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而教師存在的意義則是幫助這些學生獲得知識和能量,讓他們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因此學生的成績是檢驗一名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布迪維格的離開也是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的最終結果。
讓人意外的是,布迪維格在離開西南財經大學後,憑藉華盛頓大學的資源和給予他的支持獲得了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因此,西南大學也受到了很多緋議。
有人認為布迪維格在離開西南財經大學後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打了西南財大的臉;有人認為西南財大應該為此感到遺憾。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對學校的「解僱」行為表示理解。那麼大的一個學校,肯定不會把解僱教授當成兒戲,一定是經過了反覆思考才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布迪維格是一名外國人,他雖然娶了中國女孩,但是他的很多家人依然常年生活在國外。近幾年來,全球疫情泛濫,不論是他想到國外看望家人,還是家人想到中國來看望他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此外,每個學校對其任教老師都是有一定約束的,教師要定期參加學校考核,確保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教學工作。
布迪維格既然在西南財經大學工作了10多年就證明他是喜歡這個學校的,也可以說這個學校在各個方面是優秀的,教師才會願意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這裡。這次的解僱事件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布迪維格與西南財經大學「和平分手」。
說到遺憾,我覺得對西南財經大學而言並不是完全沒有遺憾。但是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麼對於該校前任教授布迪維格獲得諾貝爾獎一事,學校應該是恭喜和祝賀。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所研究的學科一定是一門走在最前沿的學科。而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除了研究者自身的努力之外,外界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以確保每個項目的順利開展。只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充分準備到位,同時還要足夠幸運才可能獲得諾貝爾這樣的獎項。而西南財經大學在資源方面是欠缺的,所以布迪維格在其任教期間在科研學術上並沒有什麼成就。
通過布迪維格的事件,我國各個高校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審核制度是否合理。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其理論研究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應該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積累更多的理論知識,同時學校應該為這些科研人員提供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不要給他們施加太大的壓力。在進行人才選擇時,學校要有慧眼識人的能力,能夠辨別人才並給予其幫助。
但就我國目前的審核制度來看,主要的審核標準還是停留在看教師能否把學生給教好,能否把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想要繼續深入地學習和探究。
根據我國很多高校學生的上課感受來看,他們認為很多金融學教授在講課的過程中都是長篇大論經濟學理論知識,並沒有傳授給學生們金融方面的實質性內容,而這才是學生中最想從課堂上學到的。
學校對教師的約束和考核是為了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但也要承認其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對於真正的人才,應該在各個方面給予他足夠的支持,無論是時間還是經濟方面。要相信,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