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誰不希望老師給予自己的孩子更多關注?
但現在的很多老師,也是「看菜吃飯」的,對學生會區別對待。哪個學生的成績優秀就對哪個學生好,哪個學生的家長送的東西多就對哪個學生更關照。
那麼,如果家裡沒有條件給老師送好東西、孩子本身的學習成績又不太好的話,有沒有可能得到老師的更多關注呢?
一位任教已經十餘年的小學老師表示,在現實中,老師對學生確實很難做到「雨露均沾」,一方面是老師要同時面對幾十個學生,不可能把精力花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另一方面是出於人情、對優等生的偏好,有些老師確實會對某些學生更關照些。但這並不等於家裡沒條件送禮、成績又不是太好的學生就註定不會得到老師的關注了。
但老師就是「教書育人」吃這碗飯的,就算會對個別學生區別對待,普通學生也不是沒有辦法博得老師的更多關注。他還教了兩個辦法,不用花錢買人情,只要積極行動起來,准能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而且成績也會提升上去,簡單粗暴卻十分有效。
第一、上課積極發言
鼓勵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提問,就積極舉手回答、積极參加討論,不管問題多簡單、自己的回答多傻氣,都不要緊,老師都不會笑話你的,反而注意力會更多投在你孩子的身上。
因為就在你家孩子舉手的時候、老師叫你家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就注意到了你家孩子,你家孩子就給老師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他(她)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自然會對你家孩子產生好感,並逐漸發現你家孩子的問題所在,在課堂或者利用其他時間解答。
這樣以來,你家孩子的聽課效率也會得到大大提升,學習成績也隨之進步。
第二,提前預習
在取得了老師的好感後,還要保持好自己良好的形象,具體的做法,就是提前預習,讓老師知道你家孩子是一個「有準備、有深度」的學生。
預習時,不要浮於表面,要深入思考,搞清楚新課要學習的內容,最好把看不懂的地方標識出來,並適當做一做課後練習,這樣到正式上課的時候,才會有更加深入的互動,從而增強對你家孩子的好感。
總的來說,任何學生要可以取得老師的關注,方法都十分簡單,就是自己勇敢去爭取,先付出努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提前做好上課的準備,這樣堅持下來,孩子就會進入一個正向循環中,不僅會受到老師越來越多的關注,自己的學習狀態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有信心,成績也會不斷提升。
不管是怎樣的老師,說到底還是要用教學成績說話的,誰都沒有辦法拒絕積極好學、又能不斷取得進步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