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銹跡斑斑的管道,一道道焊接痕迹,點開李迎春的賬號「焊接工藝追夢人」主頁,映入眼帘的大多是這樣風格的視頻。這些視頻雖然沒有華麗的包裝,但卻以價值極高的「乾貨」為內核,在專業上,這種技術被稱為「高壓管道氬電聯焊」。

李迎春百家號「焊接工藝追夢人」主頁
來自河南商丘永城的李迎春不僅在焊接工藝上爐火純青,還憑藉分享焊接技巧在百家號收穫了110餘萬粉絲,在線下,他還開辦了焊接實訓基地,幫助同樣熱愛電焊的人追夢、圓夢。他的成功,離不開他愛鑽「牛角尖」的精神。
每天學5個單詞,親自當翻譯
2018年以前,李迎春曾先後赴迦納,伊朗,伊拉克,迪拜,衣索比亞等國家參與大型項目的焊接工作。他所工作的地區,有的夏天地表溫度高達60℃,有的埃博拉病毒肆虐,但他恰恰需要克服這樣的困難,常常在一個地區呆1-2年。
在伊朗工作時,李迎春擔任團隊的前線經理,有工人反映團隊內的翻譯人員水平有限,常出現溝通上的問題。在電焊領域的工作中,翻譯往往需涉及很多專業術語,一旦出現翻譯錯誤就可能導致全部返工。

李迎春在伊朗與團隊成員合影(左三為李迎春)
「我當時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晚上都學5個單詞。」作為前線經理,李迎春鑽起了「牛角尖」,堅持要擔起翻譯的責任,他白天照常參加生產,晚上則自學英語單詞。上學期間,他英語功底本就紮實,堅持了三個月後,已經做到能和當地人進行基本溝通。
嘗到了學習的「甜頭」後,他還自學了WPS Office,掌握了文檔和表格製作的技能。後來,他又學習了視頻拍攝、剪輯等技能,成為了一名自媒體創作者。「要不是早年學習了這些技能,我現在做自媒體要吃力很多。」早年的學習使李迎春在後來的自媒體創作上更加得心應手,他認為不論學任何東西,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派上用場。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我學技術的年代,有一個說法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個年代想學技術特別難,師傅只會讓做一些提水杯、搬凳子的雜活。」李迎春早年學焊接技術時,很難得到真正的學習機會,大多要靠自己觀察、總結。
體會到技術學習的艱辛後,他又鑽起了「牛角尖」:「當時我就想,為什麼要有所保留?如果有一天我有了能力和技術,一定要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全教給別人。我要教給他們吃飯和養家的本領。」
現如今,他通過自媒體創作和線下開辦焊接實訓基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希望讓每一個學生學到真正的焊接技術,擁有好的就業前景,使他們的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並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辦學3年,培育400名學生左右,這些學生畢業後通常都能達到17000左右的月收入。

學生向李迎春贈送的錦旗
在教授課程時,他強調人品和技術同樣重要,並常對自己的學生說:「出門在外一定要少說話,多學習,保持謙虛和低調。我們這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名電焊工就應該追求完美」
「本來我就喜歡電焊這個行業,再加上我大哥、二哥還有兩個姐夫都是電焊工,因此就算幹了20年,還是對這個行業充滿熱愛」。家庭氛圍的影響和個人興趣不斷鼓舞著李迎春在電焊行業越走越遠,「有時候為了一個問題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惦記著怎麼去解決它。」

李迎春與大哥、二哥於2012年在普光氣田的合影
在電焊工作中,即使工作達到了要求,他也會鑽「牛角尖」。在亞洲第一大天然氣田——四川達州普光氣田工作時,李迎春的焊接合格率已經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的98%,但他堅持追求100%的合格率。為此,他在一年零二個月的時間裡不斷思考,最終成功突破瓶頸,總結出一句秘訣,對此後100%合格率的實現有很大幫助。
「後來很多年我都沒有返工過,合格率能達到100%。我認為從職業道德操守上來講,一名電焊工就應該追求完美」。李迎春參加過南水北調、川氣東送、克拉瑪依油田等大大小小的國家項目,每個項目的技術要求都非常高,「作為一個藍領,能在參與國家建設中體會到時代的進步,我感到非常自豪。未來的日子裡,我一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