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開學季。
上午,不少記者守在清華大學的報名處,他們的目標是一個叫吳善柳的考生,這位考生會不會出現在清華大學的報到現場,是那幾天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從上午等到下午,就在不少記者準備放棄時,吳善柳出現了——他和他的父親一前一後,各背著一個雙肩包,手裡拿著一個簡單的旅行袋,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
辦理入學手續時,接待新生的學生和老師一聽到「吳善柳」這個名字時,都忍不住輕呼:
「原來就是他啊。」
吳善柳有著什麼樣的特殊經歷?他的名字為何能引起這麼多記者和師生的關注?
吳善柳和父親
原來,這是一位曾經拒絕了北大,連續復讀了十次才考上理想學府的學霸,他為了上清華放棄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學府。
有人稱他為「當代范進」、「考霸」,也有人說他是「高考瘋子」;有人贊同他為夢想而執著,也有人質疑他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是為了拿獎金。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以32歲的「高齡」圓夢清華,吳善柳為什麼對清華情有獨鍾?不斷復讀之前,他經歷了些什麼?四年後,當36歲的吳善柳從清華畢業時,他又是否會為自己年輕時的偏執感到後悔呢?
歡迎繼續閱讀,敬請關注了解更多!
01
吳善柳之所以能成為學霸,和他出生的環境不無關係。
1982年,吳善柳出生在廣西浦北縣北通鎮。他的父親是鎮上中學的語文教師,後來當上了副校長,母親在學校食堂工作。長大後,他的姐姐也成了一名教師。
更有意思的是,吳善柳家裡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子叫大書房村,連村名都透露著一股若有若無的文化氣息。
吳善柳的童年和其他孩子是不一樣的。
80年代,一個雙職工的教室家庭雖然不算特別富裕,但也要強於大多數的農村家庭。
不算差的經濟條件加上十分濃厚的知識氛圍,讓吳善柳獲得了一個極好的學習環境。
不僅如此,他還有著高於同齡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夥伴兒們還在玩過家家捉迷藏的時候,吳善柳已經開始背誦古詩了。上學後,吳善柳在辦理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屬於「尖子生」。
吳善柳的家
中考結束後,吳善柳不出意外地考入了縣裡最好的高中——浦北一中,一所聚集了全縣的尖子生和優質師資力量的高中。
吳善柳雖然成績優異,但在一堆好苗子中保持拔尖卻遠不如初中那麼輕鬆。他開始了更枯燥、更刻苦地學習,除了學習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項目。
家裡有親戚說吳善柳太內向,但他不在意:
「人際關係很複雜,我更願意學習。」
父親看到兒子這麼爭氣,自然也加足馬力培養兒子,希望家裡能走出一位靠讀書改變命運的人。
經過三年的寒窗苦讀,吳善柳於2000年參加了第一次高考。
不過,從這次高考中,十八歲的吳善柳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他考砸了。
常年奮鬥在教育第一線的父親見過太多考試失利的例子,面對失望的兒子,他沒有責怪,而是給他打氣道:
「一次失敗,算不上什麼,考大學對你來說不算什麼難事兒。」
在父母的鼓勵下,吳善柳還沒來得及沮喪就重新上路了——收拾心情後,他回到浦北一中走進了復讀班。
2001年,吳善柳順利考上北京交通大學,被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錄取,雖然他對這個結果不是很滿意,但依然背起行囊踏上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每一個求學的學子,心裡幾乎都藏著一個清華北大的夢,吳善柳同樣如此。因為清華大學離北京交通大學很近,吳善柳在報到後的第二天便去遊覽了清華大學。
參觀清華大學的所見所聞,給吳善柳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徹底將他的人生軌跡來了個180度的大轉折。
02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吳善柳應該早就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了。
可見識過清華大學裡濃厚的學習氛圍後,他的思想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他被這種氛圍吸引了。
吳善柳認為,清華大學才是學習的好地方。
可眼下自己已經入學,想進入清華只能退學重新復讀,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瘋狂的、成本極高的想法。
吳善柳選擇將那種躁動埋在心底,繼續在交通大學讀書。
可電氣工程專業的課程太枯燥了,吳善柳對這個專業一點興趣也沒有。
在退學重考和對專業的厭煩的雙重矛盾之下,吳善柳像是變了個人,他不再充滿鬥志,不再甘於枯燥,意志一天天地消沉了下去,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大學生活。
踏入社會後,曾經的學霸吳善柳頗有些方仲永那種「泯然眾人矣」的感覺。因為在大學沒有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吳善柳只能做一些電子廠這種沒有技術含量,但也沒什麼發展前景的工作。
電子廠/圖文無關
每天要超過十二個小時的工作讓吳善柳感到身心俱疲,流水線上專人監督、產品計件的生產方式更讓他感到絕望——這樣的日子,有什麼奔頭呢?
「整個人連軸轉根本停不下來。如果你這樣打過工,就不會再談理想,不會再有那種浪漫的想法。」
他開始懷念讀書的日子,對他來說,最考驗人的、最辛苦的還是打工的生活,高考的辛苦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吳善柳所謂的「浪漫的想法」,就是指埋在心底多年的清華夢。
吳善柳的清華夢這些年並沒有消失,而是像一顆若有若無的火星一般深深埋藏在心底,每逢工作遇到挫折時,火星便明亮些;回頭想到現實時,火星又暗淡了些。
在電子廠反覆糾結了兩三年之後,吳善柳心中的理想壓倒了現實。
他下定決心改變當下的處境,一定要考上清華,實現心中那份簡單的浪漫。
03
做出這個決定時,吳善柳壓根沒想到自己的重考之路會如此漫長。
2007年,吳善柳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過上了寒窗苦讀的生活。
吳善柳的學習天賦極高,在丟下高三課本六年之久,備考的時間也只有三個多月的情況下,他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比六年前那次的成績還亮眼。
然而北京師範大學雖然不錯,卻遠未達到吳善柳的理想。
目標明確之後,吳善柳沒有了糾結的感覺,一次失敗直接重來,他重新回到電子廠,為自己掙下一年復讀的學費去了。
當打工不再只是滿足養家糊口的需要,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吳善柳打工的心境都不一樣了。
2008年,備戰了一年的吳善柳迎來第四次高考,可造化弄人。
他再次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
再來!
2009年,從浦北中學換到欽州一中繼續深造,這一年,他考上了中山大學。
再來!
2010年,北京林業大學。
再來!
2011年,他又回到浦北中學復讀,這次的結果格外喜人,他以650多分的成績首次進入廣西前100名。
此時的吳善柳已不再年輕,最初的理想也逐漸改變,用他自己的話說叫「七分理想,三分現實」。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的招生部向他拋來橄欖枝時,他表示,如果這些學校的經濟、金融類專業能錄取上,他也願意去就讀。
金融類專業就業後的高收入,就是吳善柳的「三分現實」,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不過,老師和家人更傾向於讓他報考北京大學,最終,他拒絕了其他名校的招生部,選擇衝擊北大。
吳善柳被北京大學錄取了。
但不幸的是,當年北大本部的提檔線還是高了幾分,錄取他的,是北京大學的醫學部。
不管怎麼說,吳善柳畢竟是考進了北大,浦北中學在校門口貼出喜報,吳善柳的鎮上、村裡都放起了鞭炮。
可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都滿意,只有吳善柳不太滿意。
吳善柳聽說北大醫學部的學生只在本校學習一年,認為後續的學習缺乏北大的氛圍。其次,他害怕見血,害怕那些人體組織,醫生不是他想做的職業。
但那畢竟是北京大學,吳善柳感覺到了撕心裂肺的痛,他說:
「也不是非清北不上。除了醫學,北大的任何一個專業包括歷史、哲學等,都可以。」
現實畢竟只佔三分,理想會為金融、歷史、哲學等專業讓步,但不會為醫學專業讓步。
他放棄了北大,選擇繼續復讀。
2012年,南京大學,吳善柳到了而立之年。
2013年,同濟大學。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2014年,32歲的吳善柳參加了人生的第十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績奪得欽州市理科狀元,終於被清華大學錄取,心裡埋藏了十幾年的火星終於燒成了熊熊烈火。
可命運好像和吳善柳開了個玩笑——清華大學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但錄取他的專業,叫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當年讓他在北京交通大學渾渾噩噩度過了四年的專業,如今在清華大學又和他見面了。
十幾年的復讀,吳善柳的人生好像在原地打了個轉,又好像沒有。
04
知道了吳善柳十次高考的故事,也就知道了開學那天,記者從上午等到下午只為見吳善柳一面的原因。
記者一擁而上。
經過十幾年的磨練,吳善柳成熟、理性了不少。被問及未來的規劃時,吳善柳不卑不亢,坦言道:
「說實話,我連明天要幹什麼都不知道,怎麼能把藍圖畫到四年或者十年之後呢?還是邊走邊看吧。」
吳善柳告訴大家,這些年他每考一次,現實和理性就會多佔一份,理想和浪漫就會減少一分。除了金融、哲學等專業外,他還想過做一個老師,有些後悔當初沒有在北京師範大學好好讀書。
如今理想雖然達到了,但專業卻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這讓吳善柳自己都唏噓不已。
吳善柳面對記者,侃侃而談
時過境遷,理想實現的那種悸動也減弱了許多,吳善柳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激動:
「來清華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我一生最慚愧的就是這件事……清華的榮譽感有一點點,但可以忽略不計。」
「談理想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要承認現實。」
從這些話里不難看出,吳善柳對自己這些年的偏執行為,是有過後悔之意的。
但同樣的,這段特殊的經歷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穫——理性。這從記者對他的提問中就能看出:
記者:「你的同學都是90後(吳是82年的),打算如何融入大家?」
吳善柳:「自然而然就好,不必把自己特殊化或擴大化。」
吳善柳被人稱為「高考瘋子」,很多人推崇他為學霸,但他卻認為自己的故事「並不是很光輝」,他說,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可複製的。
面臨更多媒體、電視欄目的訪談邀請,吳善柳也一一拒絕了,他告訴媒體:
「 自己就像一輛已經長期偏離軌道的列車……這只是一種個人選擇,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最好不宣傳、不評論、不報道。」
不宣傳、不評論、不報道的背後,是時間和經歷帶給一個人的成長。
05
2018年,吳善柳第二次大學畢業了,這一年他36歲。
由於和同齡人相比缺少了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他沒有去應聘那些以前嚮往的高薪職業,而是決定在河南鄭州的一所私立高中做起父親的老本行。
有人笑稱,做教師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歸宿,畢竟帶著十次高考的經驗執教高三學生,可以算是「物盡其用」。
吳善柳今年四十歲,正式進入了不惑之年,也是他當老師的第四年。
他帶過的學生透露,吳老師上課風格幽默,得到了全班同學的喜歡。另外,有這樣一位帶著傳奇經歷的老師,同學們都對他十分佩服,也為自己是傳奇老師的學生感到驕傲。
十次高考、拒絕北大這樣的傳奇經歷,讓那些關注吳善柳的人替他意難平。有人說,「高考瘋子」最後淪落到教書,好似一個修鍊半生的武林高手剛嶄露頭角就隱居山林了,未免有些「高開低走」的感覺。
也有偏激的觀點認為,吳善柳自私自利的行為不僅佔用家庭資源、佔用社會資源,還有通過考試賺取獎金的嫌疑,是個通過考試為自己牟利的「投機者」。
其實不然。
吳善柳留給大家的思考,遠不止他的行為是對是錯這麼簡單。
「活著不一定要鮮艷,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顏色。」
人生本身就是無數道選擇題,每天都有不同的路等你來選擇。任何時候,你所選的,一定是基於你當時的認知、眼界,也許在事後看來它是錯的,可在當時它無疑對的。
對錯哪有絕對?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我們不可能每次都選對,但每次正確和錯誤,都應該為我們帶來成長。
吳善柳成熟後的坦然和理性,就是在一次次的選擇中積累出來的。
筆者相信,當初直接就讀師範大學後做教師的吳善柳,和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去做教室的吳善柳,那種腳踏實地的心境一定是不一樣的。
筆者更加相信,不管吳善柳當初選擇了繼續在電子廠打工還是在任意一次高考後收手,他的人生,一定都會有不同的顏色。
吳善柳是你,是我,是生活中的大多數,大家在不同的賽道上不停選擇,有堅持,有放棄,是選擇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再由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組成絢麗多彩的世界。
你我的人生,同樣有不一樣的顏色。
【全文完】
文/今晚讀書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私信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