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雙減新政」給不少家長和孩子帶來了減負,但對另一些家長來說,焦慮似乎還是如影隨形,他們還是很擔心孩子學不好;也還是更願意相信孩子要想在未來勝出,就必須要贏在起跑線上。
在這種焦慮心態的影響下,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簡直是操碎了心。
以往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
- 每晚陪孩子學到深夜,簡單的作業題教了好幾次孩子還是學不會,結果大人發火,小孩哭鬧,一地雞毛。
- 給孩子報了n個線上線下的補習班、網課,各種課程五花八門的,孩子忙得就像陀螺轉一樣。
- ......
投入如此之大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卻往往收效甚微。孩子的學習興趣每況愈下、學習成績遠不如人。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倍感痛苦和鬱悶。
01 拉開孩子之間的真正差距是「學習力」的有無
今年暑假,和我女兒同班的兩個家長朋友在和我聊天時,曾經感慨到:「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補習班,也買了各種網課,上了四年了,孩子好像越來越不喜歡。不過,我看別人也是這樣做的啊。」
我問道:「孩子已經上了四年的補習班了,對提高學習成績有效果嗎?」
兩位媽媽都無奈地說道:「提起這件事,就感覺很難受,我們兩家的孩子都上了四年的補習班,學習成績卻還不如那些從來沒有報過補習班的同學。有時候我們也在懷疑自己,再這樣補下去還有意義嗎?感覺這花錢純粹是找個心理安慰罷了……」
相信有著同樣煩惱的家長不在少數。
在我看來,她們幾年前在為孩子報班之前,並沒有認真去考慮和解決孩子想不想學、有沒有學習內驅力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如果孩子在學校都不能好好聽課的話,大概率也不會在校外補習班裡好好聽課。這樣的補習班報得再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提升孩子學業成績的問題。
其實說到底,拉開同齡孩子之間的真正差距並不是報了多少個補習班,而是「學習力」的有無!
我們家長首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學習力」的問題,而「學習力」又和學習興趣是息息相關的。
那麼,學習力是什麼?它是一種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具備學習力的孩子,在認知方面有獨到見解,能獨立思考問題,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最核心的觀點就是要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02 主動式學習和被動式學習有著天壤之別
不可否認,現實中很多孩子看起來也是在埋頭苦學,但如果我們深入觀察和了解就會發現,他們當中有相當比例的孩子都是在各種壓力之下的被動學習,只有極少比例的孩子是出於興趣的原因而主動學習。
被動式學習的孩子之所以會給我們展示出一副看似學習的樣子,常常是因為受到外部的各種壓力,比如父母在旁邊盯著等等,而不是因為內心對學習產生興趣而激發了內驅力的緣故,這就註定了被動式學習的孩子很難長久堅持下去。
我自己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能近距離地感受到很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那種焦慮。
令不少家長無法理解的是:自己舉全家之力給孩子報了各種線上線下的補習班,可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想學,也沒有看到孩子在學業上有明顯的提升。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沒有學習興趣,又從何談及「學習力」?
當學習成為一種負擔,長期壓在孩子的身上;或者是孩子應付學習,只是為了不被父母親責罵,那麼,孩子將無法對學習保持著一種愉悅的心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會有主動學習的意識?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厭倦學習。
作為家長,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的道理。只有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才能幫他們打通通往「學習王國」的康庄大道。
反過來,如果孩子缺乏良好的學習動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驅動力,最後將淪為一個學習機器。
03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不夠,還需要用科學方法去引導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的動力,它確實是能促使孩子在學習領域上邁向「登堂入室」的至高境界。
但要真正幫孩子實現「登堂入室」的境界,還需要家長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再給予孩子科學的方法指導。
- 第一,幫助孩子徹底改變對學習的消極狀態;
- 第二,幫助孩子科學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 第三,引導孩子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可執行的學習計劃。
- 第四,引導孩子根據學習計劃做好時間上的合理規劃。
03 只有提升孩子的學習力,才能真正給家長和孩子減負
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不愛學習,讓孩子越來越疲憊而失去了原本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孩子會想:自己明明很努力地學習,媽媽明明為自己報了這麼多的補習班,可我還是突破不了自己,我是不是太笨了......
這些不盡如意的問題,在本質上是因為孩子缺乏「學習力」,體驗不到學習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如果我們只是把給孩子減負的思維停留在少做作業、少讀書、多玩耍,顯然是無法應對未來的各種升學挑戰的。
在我看來,真正的減負是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力」,具備「學習力」的孩子自然就不會把學習視作「苦差事」,而是進入享受學習的狀態,這也就不存在什麼過重學習負擔之類的問題。
學習並不是一味地盲目努力,而是有學習方法和教育規律可循的。家長要用輕鬆愉悅的方式,來喚起孩子的學習慾望。即使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家長也要不斷地激勵孩子,讓孩子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獲得成就感,這才是學習本該有的樣子。而不能讓學習成為孩子痛苦的回憶,這種學習方式是走不長遠的。
一位朋友及時調整和改變了自己的教育策略,使得自己的孩子不再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反而會主動去面對各種學習挑戰,在學習上開始變得越來越自信。
可見,家長一旦有了正確的教育觀,就能起到推動孩子進步的作用,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給到孩子真正的減負。輕裝上陣的孩子,將與那些已經跑在牽頭的優等生們的差距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