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Q」「老六」……這些自帶口音的網路熱詞,出現在了小學生的作文里。近日,河南一位語文老師發現,學生作業中出現了不少網路熱詞,有位同學竟然把英文歌詞的搞笑翻譯寫到作文里。網路熱詞可以放進作文中嗎?
這名學生的作文名為《幫助乞丐》,他將網路「神曲」的歌詞寫在最後一段,並加上了「拴Q」。有媒體曾針對網路用語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普遍會使用網路流行語。「老六」「栓Q」「退退退」「我太難了」「真的會謝」「芭比Q了」……都是00後、10後時不時蹦出的口頭禪。
初一學生孫嘉璐說,為了讓作文更有新意,會在作文中增加一些網路熱詞。 比如說「這樣子」就是寫成「醬紫」,比如說「難受想哭」就寫成「藍瘦香菇」。
南師附中宿遷分校城北路校區語文教師鄭繼紅認為,網路語言在作文中被靈活運用,有時候確實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讓文章風趣,但是如果長篇使用,顯得主旨膚淺。「比如說『給力』等,也會吸收到規範的現代漢語的範疇,但是有一些又有語言、又有符號、又有英文字母的,我們語文老師是比較反感。」
近年來,很多網路熱詞也獲得「合法身份」。最近,《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增補了近千條新詞語。在增補的新詞語中,既有反映時代發展的熱詞,也不乏一些貼近日常的網路用語,比如群聊、群主、腦補、腦洞等。
那麼,孩子們可以把網路用語寫進作文嗎?淮安生態文化旅遊區楓香路小學副校長張慧說,對於一些低俗、無意義的網路用語,決不能走入課堂,走進學生作文。「如果一些網路用語貼近生活、符合語境,我們覺著也可以適當運用。比如在第十二版《新華字典》收錄了『點贊』『粉絲』『刷屏』等多個新詞,並增補了『賣萌』『拼車』等網路字詞的新意、新用法。有一些比較低俗的,甚至聽起來和我們這個年齡階段不是特別相符的一些網路用語,我們是不太贊成孩子們去使用的。」
有老師表示,作文是否能使用網路用語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教學中,老師會根據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要規範用語。鄭繼紅老師說,相比多學幾個網路用語,學生們更應該學習優秀的文化,汲取更有營養和價值的內容。 「統編教材有專門的語法課,我們把語法課上好了,學生也知道規範的語言結構是怎麼樣的。另外,我們會開展閱讀課,對學生進行優秀書目的推薦,比較優秀的現代文都是非常規範的用語。他們的閱讀多了,也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宿遷台 淮安台 編輯/趙川 圖片來自網路)
來源:荔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