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題目難住家長,問題都沒看懂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正式進入學生角色的階段,這個時候學生還處於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過度期,學習的內容很簡單,作業題目在家長看來也很小兒科,但是不少小學家長在輔導學生作業時卻發現,有些題目自己竟然也無法叫准?
比如說下面這道連線題,根據練習冊上的內容可知這是一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就是讓小學生連線,但是家長看了卻摸不著頭腦,兩邊的物品看起來毫不相關,又沒有其他信息,這到底咋連?
有人說把動物都連在一起,可剩下的香蕉和水壺又怎麼歸類?不服輸的家長直接偷看答案,結果得到一個非常無語的結果,原來是按照音調來連接,雨傘和小鳥音調一致所以應該連在一起。
你以為只有小學語文會玩文字遊戲?實際上小學數學題也可以很「花哨」,比如說這道數學題,要求小學生根據節奏寫出乘法算式「叮叮叮,叮叮叮」等於多少?很多家長看著一頭霧水,有人根據字形有人根據筆畫,而正確答案卻是「3×2」,因為每組三個「叮」,一共兩組。
小學生題目引爭議,家長不理解:到底想考啥
把家長難住的小學生題目還有不少,比如說古詩發音這件事,很多家長都學過「一騎紅塵妃子笑」這句古詩,印象中是讀「ji」的,但是現在的小學老師卻教學生讀「qi」,當然這是時代不同,教材內容上出現的變化,但也導致家長在輔導學生時產生偏差。
如果說古詩發音是教育發展帶來的正常改革,有些學生題目則引起了家長的爭議,例如說這道看圖填數字的題目,圖片上一個扒了一半皮的香蕉,問學生正確答案。
有的學生填1,因為有一根香蕉,也有的學生回答是3,因為香蕉皮的樣子看起來像數字3,總之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家長們也是各執一詞,每個答案都覺得很合理,但是又無法說服其他人。
而在如今的小學階段,這樣的題目還有很多,不少家長都表示不理解,語文數學題都變成了腦筋急轉彎,到底想考學生啥知識?
小學生正是愛較真的年紀,每天都有很多問題要問家長,如果這類模稜兩可的題目增多,家長以後如何輔導學生都成了問題,甚至於有些題目家長都答不出來,更別提小學生,所以不少家長覺得這樣的題目應該整治,教育不應該花里胡哨。
不過筆者倒是能揣測出一些出題人的目的,小學是啟蒙和奠定思考方式的階段,雖然我國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想像力也很重要,這些題目或許就是想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不拘泥於唯一的標準答案,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家長在輔導學生作業時,遇到這類不會的題該怎麼辦?
輔導學生作業是多數家長逃不開的話題,但是家長畢竟遠離學校很久了,再加上如今教育改革,學生作業的題目和家長讀書時有不小出入,家長輔導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很正常,有部分家長好面子,會按照自己的理解亂教,這樣的措施是不建議的,會造成學生知識點的混亂。
建議家長在輔導學生之前先了解學生教材上的內容,看看現在學生學習的和自己記憶中的是否有差別,盡量以教材為主,如果有不確定的可以上網搜索,然後再去教學生,也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態度。
其次如果家長遇到叫不準的題目,不要上來就想著給學生一個唯一的答案,可能這道題本身答案就不唯一,而是考察學生動腦的過程,所以家長也要盡量啟發學生,先讓學生多思考,自己也趁著這個時候想想該如何解答這道題,實在不確定也不建議家長一筆帶過,可以讓學生重點標記,第二天詢問老師,養成提問的好習慣。
今日話題:這些小學題目你會嗎?
以上圖片來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