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皇家學術大佬,成功發表了幾篇SCI、EI論文,今天來談談寫論文中如何避坑!!!看完你一定有所收穫。
一、引用不標
1、寫論文之前一般會寫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在文獻中大家一般會總結出該論點的學界通說和各個專家的觀點,在論文中引用別人的論文是很正常的事。
2、不要心存僥倖,不要忽悠你的老師,你的能力,老師很清楚。
3、論文寫出來,研究該領域的老師拿過來掃一遍大概能指出你那些部分是借鑒的,哪些部分是自己寫的。
4、不是你的觀點,就註明來源和出處,不必羞答答,以你目前的能力或許還達不到創造出一套理論來,老師其實都可以理解的。
二、格式排版不符合要求
1、論文格式並不是通用的,每個學校都有一套自己的畢業論文格式要求,一般會在學校官網上公布,一定要仔細閱讀學校發布的權威格式版本。
2、格式這東西,沒什麼難理解的,按要求來,別參考其他版本,別自己發明。
3、在修改論文時,多用格式刷,能節省大量時間。
4、在寫論文時要注意保存文檔,設置自動保存時間,並保存備份文件,以防止文件損壞的情況發生。
三、直接大量引用數據
1、寫論文引用數據是很常見的,然而大段大段的引用數據,查重的時候此處會全部飄紅(紅色為嚴重抄襲,橙色為可疑抄襲)。
2、建議做成表格形式,既能保證數據引用,又可以避免重複率超標。考驗你Excel的能力時候到了。
3、對於理工科,試劑盒使用說明其實沒必要抄到論文方法裡面去,誰還不會用個試劑盒嗎?你抄他抄,到時候查重成了重災區。
四、直接引用別人的引用
有人會為了湊參考文獻數量,直接從別人的文章裡面把別人的引文當做自己看過的文獻直接引用,這種二手資料有很大的風險:萬一對方理解錯了呢?萬一你又理解錯了呢?
沒看過的著作和文獻,千萬別往參考文獻里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讀過就是沒讀過,沒人笑話你,可是不懂裝懂就不對了。
五、選題大而空
1、如何定位、如何表達自己的研究及其意義,是涉及作者自我意識及涵養的問題。
2、「作為一個××方向的研究者」,「作為一個研究者」,「通過我的研究」,「眾所周知」,「我認為」等等話語,當這些話語缺乏內容支持時,使人想到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對學術的敬畏也是一種進步。
開學季
六、直接用翻譯軟體完成英文摘要
1、論文的封面後緊跟著的就是中英文摘要,不要隨隨便便使用翻譯軟體直接漢譯英,這樣翻譯出來的東西,結果只有一個:連語法都不通。
2、別心存僥倖,英文摘要專業性很強不好寫,所以一定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認真對待。
3、英文摘要的寫作盡量使用簡單句,表達要求簡單完整,避免使用口語,應使用易於理解的常用詞,不用生僻辭彙。
4、作者所做工作用過去時,結論用現在時,多使用主動語態。
七、抄襲他人的結語致謝
結語致謝是論文的最後一部分了,寫到這裡你已經離成功不遠了,但仍需謹慎,不要功虧一簣,不要直接複製別人家的「致謝」,「結語致謝」部分往往幾百來字,而且寫完了那麼多文字的論文,你就沒有一點想抒發的嗎?
DAILY PAPER
八、文獻綜述羅列堆砌、分析概括少
1、文獻綜述表明的是研究者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並又開拓出了自己的研究空間。
2、有些綜述內容太繁太多,但是大部分是與研究多少沾點邊但又無直接相關的資料堆積,而不是當下研究者所需要研究的那個問題的研究綜述。
3、材料羅列多、分析概括少,很難看出研究者個人對已有研究的認識、評價和個人觀點傾向。
我是皇家學術大佬,會持續分享科研乾貨與考研知識,歡迎大家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