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越來越好,一步步走上更高的社會層次,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是如此,這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態。
考研時也是如此,考研的考生不僅希望能夠在學歷上更上一個台階,也希望在學校平台上更上一層樓。所以基本上考生在選擇考研院校時,多數都會選擇一個比自己本科水平更高一點的學校。
「逆向考研」現象凸顯嚴重,與眾不同的選擇方向,是在走下坡路?
所以普通院校的考生會選擇985、211,名校生會選擇出國讀研,這些都是因為考生們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學歷能夠更加的具有競爭了,希望自己能在更高水平的教學環境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多數人的想法都是這樣的。
但是近幾年的考研狀況卻出現了轉變,「逆向考研」的人越來越多。所謂逆向考研,就是考生在選擇報考院校時會選擇一些不如自己本科的學校讀研。
今年九月開學季,一些高校就對自己學校的研究生新生本科院校進行了調查盤點,調查結果顯示,逆向考研的情況非常普遍。
例如,位於廣東的深圳大學是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在今年深圳大學的研究生新生中,來自雙一流學校和本校的學生佔比41%,其中不乏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這些國內知名院校的學生。
無獨有偶,同處廣州的廣州大學今年也迎來了很多名校的研究生,有復旦、北大等名校,而廣州大學與這些高校相比劣勢很明顯。除了廣州,各地的「雙非」院校迎來重點院校研究生的情況也非常多見。可以說,「逆向考研」已經成為了一種考研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逆向考研」的情況,真的是考生們越來越不求上進嗎?
對於這種「逆向考研」的情況,很多人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求上進,認為是在走下坡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逆向考研」既體現出考生的理智,也表現出了考生的無奈。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反應了一些社會存在的問題。
造成出現「逆向考研」現象的重要原因,與當前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式有關。大多數人讀研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現如今國際經濟狀況下行,導致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很多企業的效益都不景氣,對應屆生的需求就減小了。
同時,現在本科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本科生的學歷水平也就變得不再那麼「值錢」了,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就會選擇通過考研來提高自己學歷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大學生越來越多,考研的人數也會越來越多。
最後,疫情的原因也導致了「逆向考研」現象。疫情原因,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大大減少了,這部分人轉而加入了考研的隊伍,使得考研的人數進一步增加,造成考研壓力進一步增大。考研人數增多,而招生名額並沒有擴展太多,這就導致了「逆向考研」現象的出現。
條條大路通羅馬,「逆向考研」不失為一種理智的人生選擇
每年考研的隊伍中,都會有很多二戰乃至三戰、四戰的考生,他們中有很多並非沒有達到錄取分數線,而是沒有被自己心儀的學校錄取。為了能進入好學校,他們放棄了進入一般學校讀研的機會,再度考研。
雖然他們為了夢想而堅持的舉動非常讓人敬佩,但現實還是需要變通。如果在考研上鑽牛角尖,那最後也就會失去考研的目的,變成為了考研而考研了。
所以,考研追求名校沒有錯,但在現實條件下,選擇「逆向考研」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有考研意向的同學要理智地分析考研形勢和自身實力,做好衝擊名校和逆向考研的雙重準備。
對於那些已經完成「逆向考研」的學生,由名校落入普通學校,一開始一定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對此學生自己要學會調整心態,接受現實,對這種「逆向」持正確的觀點態度,努力適應新環境。
「逆向考研」現象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環境,但學習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己,並且學校排名看的是綜合實力,排名落後的學校也可能在某個專業上有優勢。所以考生要理智看待「逆向考研」現象,社會也要給這種現象多一些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