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教育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網等多家央媒的關注,一起來看看濟南教育又有哪些新鮮事吧。
央視新聞關注濟南幼小銜接工作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跨進了小學校門,成了小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新變化,學習新課程、新知識?去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要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並把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
那麼,幼小銜接,銜接的是什麼?銜接課程有什麼特別之處?看看那濟南的幼小銜接工作開展得如何?
行為習慣需養成 一年級上學期設為入學適應期
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教育處主任於維佳說:「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學校開啟快樂的小學生活,這個是我們的入學禮。這個是一個閱讀打卡器,這個是故事書,希望開學之後,每個同學都能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這是山東濟南雅居園小學的開學第一天,校門的布置和入學禮的設計都充滿了「閱讀」元素,學校在無形中提醒孩子們要和書本交朋友,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校園裡還專門設置了地貼,幫助孩子們學會認路,迅速找到自己所在的班級。

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一年級學生孔宇涵說:「我是踩著綠色的小腳丫進到了漂亮的教室。我很喜歡我的學校。」「我的閱讀我做主」「我的班級我尋找」,這些都是學校為一年級新生精心準備的幼小銜接課程。為了幫助孩子們邁好「入學第一步」,學校還把開學第一周設為「開學適應周」。

相比起學習知識,在第一周的時間裡,孩子們更主要是學習坐姿、舉手發言、站隊列等日常行為規範,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山東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校長姚晶說:「我們通過生活化、遊戲化的一系列課程,讓孩子們能夠快速地融入集體,更喜歡老師,更願意在這個學校里學習和生活,提高入學的適應能力。」
增強家長角色認知 陪伴孩子尤為重要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不光孩子需要適應小學生的新角色,父母也要學會適應「小學生家長」的新角色,因此,給家長上好幼小銜接這一課,也非常必要。

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在學校的公眾號上,專門為學生家長設計了「入學錦囊我來學」的課程,增強孩子父母對於「小學生家長」的角色認知,從而為幼小銜接做好各項充分準備。

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學生家長齊心說:「比如說幫助孩子按小學生的習慣進行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照小學生的要求準備學習文具和生活用品。同時,和孩子開展了相關的有益處的小遊戲,幫助提升敏銳性和專註性,儘快地進入小學生這個狀態,同時我們家長也進入小學生家長的狀態。」

濟南高新區雅居園小學校長姚晶說:「我們推送了很多的課程,讓家長來了解為孩子們做了哪些準備,就這樣我們從學生、家長、老師三個維度,設計了這種銜接適應課程,構建起了一個生長圈。」
長期以來,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較為普遍,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給孩子帶來學習壓力,甚至讓孩子產生焦慮和畏懼,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關注濟南「午休神器」
濟南部分小學的「午休神器」在網上火了!近日,在一段介紹這些「神器」的短視頻里,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午休神器」:自動窗帘、午休椅、伸縮床……
豐富多樣的「午休神器」
讓無數網友直呼「羨慕」


有的網友表示
這樣的「神器」值得推廣普及


還有的網友
回憶起了以前上學的時候
在學校午休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