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律科技的不斷發展,法律工作者面臨著新的認知與技術挑戰,這意味著高等法學教育要適時拓展新的知識領域,培養「法律+技術」雙重背景的複合型法律人才。
縱觀全球,多數法學院都在法律科技領域開展教學與研究上的創新嘗試,通過設立法律科技學位項目、法律科技專門課程、法律技術研究組織等多種方式推動法律科技教育發展,培養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
本文梳理了全球範圍內多所高校的創新實踐,希望能為對法律科技行業感興趣的朋友提供一些信息增量。
一、國內高校法律科技教育概覽
1. 清華大學
2022 年 1 月 19 日,清華大學互聯網司法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支持下,依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聯合清華大學法學院、網路科學與網路空間研究院共同建立,致力於對互聯網司法領域戰略性、關鍵性、前瞻性問題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推進互聯網司法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和交叉複合人才培養。
2018 年 12 月 15 日,清華大學智能法治研究院正式成立,並在全國首創計演算法學全日製法律碩士學位項目,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科技立法研究、司法大數據研究和法律人工智慧研究等,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交叉學科研究平台和創新性孵化中心。
2. 北京大學
2017 年 12 月 29 日,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室正式成立,旨在建立國際和國內一流的法律與人工智慧產學研一體化基地,為法律與人工智慧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致力於高端法律人工智慧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北京大學一直走在法律信息化的前沿。早在 1985 年初,北京大學法律系即在國內率先開展計算機輔助法律研究工作。從北京大學科技法研究中心到北京大學法制信息中心,再到後來的北大法寶,北京大學在法律科技領域不斷實踐,已經推出國內用戶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法律信息和智能服務平台。
3. 中國人民大學
2022 年 3 月 31 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數字法學教研中心正式成立,致力於推動數字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
此前,2017 年人大法學院即在國內率先成立未來法治研究院,下設智能科技與在線爭端解決研究中心、智慧法律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究平台,深度促進法學與當代科技發展的緊密結合。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還開設了法律與科技方向的法律碩士培養項目,分方向分類培養實務型、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
4. 中國政法大學
2021 年 6 月 16 日,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正式成立,設立數據法學學科,加強數據法治研究和人才培養。
2017 年 12 月 29 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成立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致力於搭建跨學科學術共同體,為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培養和法學研究探索出一條新路。
2017 年 9 月 6 日,中國政法大學法治信息管理學院成立,致力於法治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網路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相銜接。
5.西南政法大學
2017 年 12 月 6 日,西南政法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慧法學院,致力於為法治中國培養「通識和專才皆備、知識和技能並舉」的卓越法治人才、在全國率先實現「人工智慧+法律」複合型人才的「本、碩、博」貫通式培養。
學院於 2018 年在全國率先增設「人工智慧法學」二級學科,涵蓋數據法學、網路法學、演算法規制和計演算法學四個方向。同時,成立人工智慧法律研究院,對人工智慧時代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新的技術問題進行研究。
二、國外高校法律科技教育概覽
- 美國
1.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早在 1984 年便開設了人工智慧與法律研討課程,2010 年成立 CodeX 法律信息研究中心,探索法律分析自動化的未來方向。此外,斯坦福大學還設有法律、科學與技術法學碩士項目(MA in Law, Science & Technology),培養多學科背景人才。
目前,斯坦福大學與「法律+人工智慧」領域相關的課程包括「編程=法律」、「計算機與法律」、「法科技術與信息科學」、「人工智慧的歷史與哲學」、「法律信息科學」等。
2.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設立了法律、技術和創業法學碩士學位,法律專業的學生能夠與商業、工程和設計專業的學生一起學習。其法學碩士課程以實踐為導向,比如構建科技產品和業務,給初出茅廬的技術律師提供了一個探索的機會。
3. 杜克大學
杜克大學設有法律科技實驗室(DLTL),旨在推動初創企業的發展,從而改變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2019 年,實驗室與 12 家法律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法律技術孵化器「預加速器」,進一步推動法律科技創新項目的發展。
- 新加坡
1. 新加坡國立大學
2019 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成立技術、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法律中心(TRAIL),致力於就與信息技術的使用和發展相關的法律、倫理、政策、哲學和監管問題以及人工智慧、數據分析和機器人技術進行辯論。
2.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於在 2020 年 8 月啟動了計演算法學理學學士項目 Bachelor of Science(Computing & Law),培養具備技術和法律技能的複合型人才,以提供新服務並重新構想在數字經濟中創造價值的方式,培養數字法律與治理專業人才。
- 英國
1. 愛丁堡大學
愛丁堡大學法學院設立了創新、技術與法律的法律碩士,主要探討法律在應對、規範和促進新技術和新興技術方面的作用,還強調了技術在支持和指導法律和司法程序方面的反作用,旨在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與把握法律、技術、商業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2. 曼徹斯特大學
2018 年,曼徹斯特大學發起了法律科技倡議項目 Law & Technology Initiative,與 3 家機構達成合作。這是英國首個行業-學術研究的合作,其目標是形成一個公認的法律科技人才標準,填補下一代法律專業人士所需技能的空白。
三、法律科技教育的主要實踐方式
縱觀全球,多所高校都在積極開展法律與信息科技交叉的學科教育、研究和人才培養,儘管學科命名、啟動早晚不同,但基本都圍繞法律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展開。
作為一門尚在建構中的新興學科,法律科技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實踐方式:
1. 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多學科人才
國內高校如西南政法大學、上海政法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等直接設立了人工智慧法學專業,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大等開啟了計演算法學碩士學位項目,另外還有多所高校也開設了法律科技專門課程。
國外高校如斯坦福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愛丁堡大學等設置了法律科技相關的碩士、學士學位,除了教授法律科技行業的基礎知識教育外,還有計算機科學類、統計類、機器學習等技術教學。
通過跨學科、交叉型的課程設置、多學科背景的法律科技碩士項目,培養一批既精通法律知識,又能深度融入複雜社會經濟體系的複合型人才,在科技變革浪潮中脫穎而出。
2. 理論實踐結合,與科技公司合作
除了專業教學外,各高校還與科技公司緊密合作。一方面在教學中引入大量實踐型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與科技公司聯合,依託高校開展法律科技創新項目。
比如康奈爾大學的法學碩士課程以實踐為導向,鼓勵學生構建科技產品和業務;杜克大學的法律科技實驗室與科技公司合作孵化法律科技創新項目。
3. 設立研究機構,推動產學研協同
全球多所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法律科技研究組織,如國內的清華大學智能法治研究院、北京大學法律人工智慧實驗室、中國人民大學智慧法律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慧法律研究院,國外的斯坦福大學 CodeX 法律信息研究中心、杜克大學法律科技實驗室(DLTL)、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科技研究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的技術、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法律中心等等。
這些法律科技研究組織多是高校利用自身法律學科或計算機、人工智慧學科優勢組織建立的,為交叉學科的研究提供溝通交流平台。同時,研究組織還通過和第三方公司合作,為法律科技的實踐應用提供廣泛的應用平台,有利於促進產學研的協同創新。
除此之外,近年來全球性法律科技活動也逐漸嶄露頭角,如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GlobalLegal Hackathon)已舉行四屆,來自世界各地的法律科技公司、律所、法學院團隊共同開展一場法律科技創新應用風暴,帶動全球法律行業去碰觸未來的可能性。
總之,隨著法律科技的發展,其在法律服務過程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凸顯,隨之而來對於法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大。而法律科技教育是一門尚在建構中的新興學科,在發展過程中既要在課程設計上保持向其他學科知識的開放性,又要注重打破高校與法律實踐部門的壁壘。法律科技發展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