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進小學參觀時,眼裡充滿好奇。(資料圖片)
暑假又到了,一些孩子下學期即將從幼兒園升小學。如何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是家長極為關注的話題。根據《桂林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2年暑假工作的通知》,要從嚴治理暑期違規辦學行為,「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小學文化課程教育,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學科類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
那麼,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順暢地過渡銜接,家長需要做些什麼準備?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幼兒園和小學老師了解到,對於兒童入學準備,大家更應關注孩子興趣培養、習慣養成、生活能力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
一些家長陷入「幼小銜接」焦慮
7月初,家住靈川縣八里街的市民曾先生跑了多家校外培訓機構,想給下學期升小學的小女兒報個「幼小銜接班」。他得到的結果是,今年市教育局下了文,嚴禁校外培訓機構以學前班、幼小銜接、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培訓。不能參加校外的幼小銜接班,小女兒的幼小銜接如何做?這讓曾先生陷入了焦慮。
為了這件事情,曾先生專門諮詢了幼兒園老師。老師讓他在這個暑假裡,注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訓練。至於知識學習方面,老師讓他不要太著急,因為小學起始年級是「零起點教學」。當然,如果家長時間充裕,可以自己教孩子識字和拼音讀寫等。一些網路社交平台上有相關教學視頻。
老師的建議讓曾先生稍微放心了一些,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老師交代的這些事。他認為,這事關孩子起跑線上輸贏的問題。
「我的孩子不會握筆,不會100以內加減法,不會拼音的讀寫,如果能先學習一下就好了,不然上小學後可能會很吃力。」家住臨桂區的市民陳先生說。在他看來,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環境完全不一樣,一下跨到小學,擔心孩子一時適應不了。他原本想報個幼小銜接班讓孩子「提前學」,提高識字、算數和拼音讀寫等能力。得知校外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班開展學科類培訓被叫停後,他和妻子在互聯網上搜索了不少關於孩子幼小銜接教育的內容,當作兩人在這個暑假的一個挑戰,幫孩子做好上小學的準備。
幼小銜接重點是習慣培養
桂林市城北小學數學老師鄧璐表示,近年來,幼小銜接越來越受家長重視,但家長大可不必太過糾結。生活當中,個別家長會向孩子抱怨:「別的小朋友已經看得懂繪本了,你還識不了幾個字,看你小學怎麼跟得上?」「該收收心了,光知道玩,上小學就該吃苦頭了。」家長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孩子本來是很期待小學生活的,那裡有新的老師和同學。家長的這些話會使他們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會認為小學學習很難,進而憂心忡忡,甚至產生入學適應障礙。對此,在幼小銜接方面,家長的態度既要積極,也要講究策略。涉及幼兒園升小學的話題時,家長要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激發孩子上小學的熱情,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讀小學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成長和學習階段,並鼓勵孩子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迎接小學生活的到來。
「其實對於幼小銜接,很多人都存在誤區。一些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內容。很明顯,他們注重的不是『銜接』,而是『搶跑』。」桂林市鳳集小學的語文老師李立表示,幼小銜接從來不只等同於知識的銜接,更要關注的是孩子行為習慣、生活能力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提升,以便將來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一些家長想給幼兒園升小學的孩子進行拼音知識學習輔導,但自己缺乏能力和經驗,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位老師表示,這些家長其實大可不必擔憂,現在互聯網上相關的教材很多,圖文並茂,還有視頻。孩子其實也並不需要提前掌握全部的知識,能懂百分之三十就可以了。家長也應該知道,小學一年級的知識都是從「零起點」教起,「零基礎」升小學並不晚。
桂林市希望小學老師曾媛表示,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發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孩子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才是幼小銜接的重點。在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家長可以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良好習慣的培養上。例如,幫助孩子形成相對固定的作息習慣。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早餐是在園裡吃的,而小學階段,孩子必須吃了早餐才去上學。為此,應該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需強調的是,在這個習慣的培養上,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暑假雖說是假期,但也不能讓孩子過於「賴床」,可以根據小學的到校時間,留出上學路上的時間和早餐時間,從而確定起床時間。另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雖說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仍有個別孩子這方面相對較為薄弱,渴了沒有自己喝水的意識,個人衛生方面也做得不太好。為此,家長在這個暑假期間,一定要鍛煉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市內一幼兒園近日組織學生到小學參觀。(資料圖片)

近日,芳華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在進行控筆練習。 記者申艷 攝
幼兒園如何幫孩子做準備
芳華路幼兒園的園長李巧芳介紹,幼小銜接並不是只在孩子升小學前的某一個時期進行,實際上幼小銜接貫穿整個幼兒教育階段。
「日常教學中,我們不僅著重發展孩子的社會交往、規則意識和熱愛集體等關鍵素質,更注重提升孩子的目標意識,以及堅強、專註等良好的品質。」李巧芳說,他們幼兒園一直將幼小銜接貫穿整個幼兒教育階段,同時注重與疊彩區小學的雙向銜接工作,實現了學前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受到家長的稱讚。
李巧芳介紹,在孩子的幼兒教育階段,幼兒園圍繞孩子的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註堅持等關鍵素質,採取了多種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對孩子實施有針對性的入學準備教育。比如,孩子們早上入園時,每天描畫簡單的符號進行簽到打卡活動;餐後的閱讀區里,孩子自主選擇控筆練習字帖,或三兩成群一起玩識字遊戲;創設「禮儀小標兵」和「我是小小演說家」等孩子獨立表現自我的展示活動;在戶外自主遊戲中,孩子們在「計劃-工作-回顧」教師指導策略的步步支持下,計劃性和目標意識大大增強,在遊戲中找到自己的優勢,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
另外一家幼兒園的老師說,他們會積極引導孩子面對小學生活,最好是產生好奇和憧憬心理,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同樣需要「幼小銜接」
在這個假期里,家長還要做些什麼,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呢?李巧芳園長給家長支招。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減輕對家長的依賴。在幼兒園裡,小朋友每天有老師關注和照顧,進入小學後,他們將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整理和保管日常用品,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不能事事找老師。如果平時家長包辦太多,孩子的獨立性差,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入學焦慮情緒。因此,在孩子入學前,家長就要試著讓孩子從心理上「斷乳」,可以有意識地延長離開孩子的時間,增加孩子獨立活動的時間。要有意識地給予孩子決策權,儘可能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制定暑期計劃,規劃每天的活動,合理安排學習、勞動、遊戲、運動的時間,嚴格按照計劃獨立完成,家長負責督促並對孩子的進步給與肯定。這樣既能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能養成有規律的學習生活習慣,對於入學適應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樂觀地面對新的學習生活。一個自信的孩子能夠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對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勵為主,不盲目地跟別的孩子比較,逐漸樹立對孩子的正確評價。二是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主動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學會正確面對失敗,樹立再次嘗試的信心。三是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從家長自信的表現中將會獲得良性的暗示。
最後,家長要提前給孩子準備好學慣用品。上一年級需要很多學慣用品,如鉛筆、橡皮、作業本、文具盒等。家長暑假期間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選擇適宜的用具。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購買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學慣用品,以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能盲目追求名牌。購買了書包、文具之後,在暑假裡可以使用它們,教會孩子自己取放、整理。
總之,在這個暑假裡,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科學做好全面入學準備,重視習慣和學習品質的培養,為孩子的後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記者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