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錢、包住、介紹對象……城市爭相搶留畢業生,但靠「真金白銀」還不夠

2022年06月30日19:39:17 教育 1664

「畢業之後去哪裡發展?」

每年畢業季,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都會被提起。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首破千萬,也被外界稱為「最難畢業季」。

對城市而言,一千多萬人才無疑是爭搶的對象。今年6月,福州、武漢、合肥、南寧等地分別推出了針對應屆生的留才攬才政策。放開落戶、租房購房優惠政策外,還有一定比例的崗位定向對應屆畢業生開放。

除了「北上廣深」這類頭部城市,留在畢業所在城市也成為越來越多人才的選擇。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2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從區域來看,一線城市仍舊是應屆生招聘大戶。但值得注意的是,應屆生在求職意願上不再扎堆一線城市,長三角、成渝城市群留才成果顯現。其中,上海高校畢業的應屆生在上海本地的求職率最高,為85.86%。杭州、重慶、成都位居第二至第四,為75.38%、72.23%、71.07%,均高於深圳、廣州和北京這三個一線城市。

搶留在本地就讀的高校生,似乎又為「城市搶人大戰」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撒錢、包住、介紹對象……城市爭相搶留畢業生,但靠「真金白銀」還不夠 - 天天要聞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應屆生就業重心下沉

新一線城市吸引力明顯提升

「本人985應屆碩士,拿到了無錫南昌的人才引進,您覺得哪個城市會好一點?」

從4月份開始,王明(化名)後台收到的粉絲來信中,類似這種「求助貼」突然開始多了起來。

王明的賬號專做備考諮詢,不少粉絲向他討教畢業後的城市選擇。他發現,很多畢業生的未來選項中,二三線城市開始被多次提及。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中提到近五年的一個規律:應屆本科生就業重心下沉,逐漸從大城市向地級市及以下轉移,向中西部地區發展,體現了大學生擇業觀的變化。

以城市來看,到中、西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本科生比例(2019~2021屆分別為31%、33%、34%)高於東部(2019~2021屆分別為21%、23%、22%),且持續上升。大學生就業重心向中小型城市、中西部地區轉移。

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就業比例穩步上升,2021屆本科生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27%)較2017屆(24%)增加了3個百分點。具體看城市,杭州、蘇州、成都外省籍畢業生流入增長明顯,其中到成都就業的本科生中外省籍佔比提升了9個百分點。報告指出,新一線城市產業結構、就業生態、城市環境、公共服務等不斷完善,將持續吸引大學畢業生前來就業。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數據顯示,59.7%的畢業生選擇留蓉就業/創業。

撒錢、包住、介紹對象……城市爭相搶留畢業生,但靠「真金白銀」還不夠 - 天天要聞

《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同時2021屆本科畢業生在二線城市的就業比例為20%,較2019屆(18%)有所提升,說明二線城市的吸引力也正在增強。

留在畢業所在城市也不失為一個選擇。一位在東莞畢業的高校生告訴紅星資本局,身邊有很多同學留在東莞工作,在他看來東莞是個「可進可退」的城市,「城市位置好,四大一線城市有兩個就在附近,無論以後留下發展還是去其他城市都方便。」

方便就業是另一個優勢。他提到學校有很多校企合作的項目,實習就是東莞本地的企業,所以就業壓力不大,畢業就可直接就業。

城市未來的發展依賴於吸納更多年輕人才,這已經成為國內諸多城市的共識。這也是近年來各地「搶人」力度持續攀升的主因。而人才下沉對二三線城市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多地提前出台相關政策

搶留本地畢業生

今年步入畢業季以來,為了爭搶一千多萬的畢業生,多個城市也爭相推出了各類優惠政策。

以武漢為例,今年初就提出了「再留30萬畢業生」的目標, 同時籌集「高薪優崗」10萬個。6月武漢推出的措施中,提出了租房按不高於市場租金70%繳納租金,全市國有企業新增崗位應拿出不低於60%比例用於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

事實上,武漢留住大學生的計劃從2017年就已啟動。當時武漢提出 「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後又明確在「十四五」期間,每年留住30萬名大學生,5年留住150萬名大學生。

安徽也實施了多年的「大學生留皖工程」,為了能將更多畢業生留在安徽,政府甚至當起了「紅娘」——去年安徽在留皖工程中還提到了大學生婚姻幫扶工作,旨在「情感留人、情感暖人、情感聚人」。今年安徽又提煉了「築夢江淮9條」,涉及就業渠道、安居保障、供需對接等方面。

紅星資本局梳理髮現,在各地推出的政策中,很多都包括了租房上的減免,也不乏有直接「撒錢」的狠招。

比如6月福建省福州市承諾畢業三年內(含畢業年度)有意在福州求職、創業和實習、見習的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畢業生,均可申請最長不超過一年的免費住宿。每人僅限享受一次。這相當於「包住一年」。

效果也是相當顯著。據中新社報道,在該政策公布兩天來,福州高新區的保障房源已被搶空。

而南寧今年的政策,則提出直接發放生活補助,按照博士研究生每年5萬元、最高25萬元,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每年2萬元、最高10萬元,全日制本科生一次性1萬元的標準。廈門也提出,在廈就業的全日制應屆高校畢業生可落戶廈門,並分層次給予最高8萬元生活補助。

今年2月,浙江提出了大學生創業可貸款10萬—50萬,引發外界關注。紅星資本局梳理髮現,除了租房優惠外,多地留才政策中均提到了對「大學生創業」加以鼓勵。

比如高校畢業生在皖創業的,最高可申請5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期限最長3年;廣東則是個人最高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陝西湖南湖北也推出了各自的支持大學生創業新政。

南京農業大學規劃院上海分院院長孫文華告訴紅星資本局,在吸引高校畢業生方面,需要給予年輕人「青春活力」的氛圍,「留住大學生,就相當增加了城市的新生力量,地方政府可以給他們更多創業支持。」

城市pk:

教育大市人才外流,經濟大市搶建高校

如果說高校畢業生代表著人才紅利,那麼城市擁有越多高校是否就意味著在人才爭奪上可以佔得先機?答案並非如此。

中國聯通智慧足跡在去年通過全國2456家高校的畢業生樣本,分析了近幾年應屆生的流動情況。

從36個重點城市畢業生居留率看,深圳總吸引力最強,重點院校、非重點院校均排在最高,平均居留率高達75%。

「北上廣深」中,廣州市的居留率最低,為60.7%,廣州市很多畢業生被臨近的深圳吸引,深圳在應屆畢業生的搶人大戰中已逐步建立領先位置。

撒錢、包住、介紹對象……城市爭相搶留畢業生,但靠「真金白銀」還不夠 - 天天要聞

全國36個重點城市畢業生的居留率排名

雖然深圳是「中國大學生收割機」,但自身高校資源並不豐富。

根據各省市統計局2021年數據,普通高校數量排名前五位的是北京、武漢、廣州、重慶、鄭州;排名後三位則是寧波青島、深圳,位於長三角的「最強地級市」蘇州則排名倒數第十。

本科院校數量排名全國第二的武漢市,上述居留率排行跌出前15位。這也說明了城市「擁有畢業生」和「留住畢業生」並不成正比關係。

2017年武漢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同年成立「招才局」,率先開啟了「搶人大戰」。據智聯招聘數據,2017年武漢人才凈流入佔比由負轉正,近三年該數據為0.1%、0.2%、0.5%,呈上升趨勢。

教育大市在瘋狂留人,另一方面,經濟強市也開始「搶建大學」,試圖在搶奪全國人才之外,自己培養本地化人才。

深圳市教育局局長曾透露,2020年,深圳高等教育經費投入預算超過200億元,投入規模僅次於北京、上海。「十三五」期間,深圳建了5所大學,同時還提出,爭取到2025年,全市高校達到20所左右。

蘇州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布局也加快了速度。僅近兩年,蘇州簽約在建的高校(包括校區)就有11所。

高校建設與城市發展在某些程度上具有一定強關聯。「高校優勢專業能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當地高校的生源也是城市發展的主力軍。所以打造好本地高校的教學質量、教育層次,本身也有利於高校所在城市留住人才。」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對紅星資本局表示。

城市「搶人思路轉變:

從真金白銀到產業優勢

「留住本地畢業生,確實成為很多城市攬才的一個重點。」楊舸告訴紅星資本局,這與今年的就業大環境不無關聯。「今年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所以針對高校畢業生方面,各地今年都有一些側重。」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多次指出,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今年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各項促就業政策向高校畢業生傾斜。教育部也要求各地高校要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楊舸表示,從以往的經驗看,城市在留住高校畢業生方面,主要集中在四方面:現金補貼、直接落戶、住房優惠和創業基金。「從實際效果看,還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不過業內很多觀點還是認為,光靠『真金白銀』遠遠不夠。

58同城《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61%的畢業生因為就業機會改變工作城市。不論是選擇一線城市或非一線城市,「就業機會」仍是畢業生們最看重的因素。

如果「真金白銀」只是片面手段,那城市留住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什麼?楊舸提到了產業優勢,「城市有重點發展的產業、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圍繞這些來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抓人才更有的放矢。」

按照產業優勢搶人才,這在各地今年吸引畢業生的措施中也能略見一二。比如武漢,今年產業布局體系提出:九大支柱產業,六大新興產業,五大未來產業。

而武漢今年為畢業生籌集的10萬個崗位中明確了範圍——圍繞「光芯屏端網」、網路安全、數字創意、人工智慧等領域。其中,「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武漢的「九大支柱產業」之一。網路安全、數字創意、人工智慧則位列武漢「六大新興產業」的三席。

再看合肥近日發布的《高校畢業生雙千培養工程第1包公開招標公告》,要花費500萬培養500名高校畢業生,範圍是與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培訓方向立足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暨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等發展需求。

除此以外,楊舸還提到了平台建設。「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或者省級科研團隊,或者創業孵化基地等,通過這些平台吸引高校畢業生,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如果沒有充分可供人才施展的空間,也很難留住。」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余冬梅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撒錢、包住、介紹對象……城市爭相搶留畢業生,但靠「真金白銀」還不夠 - 天天要聞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5月10日要聞速覽 - 天天要聞

5月10日要聞速覽

要聞速遞擬錄取!重慶23名學生保送清華北大近日,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官網有消息顯示,根據2024年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保送生擬錄取名單公示,全市共23人獲得清華北大保送資格。在擬保送清華北大的23人中,巴蜀中學有9人、重慶一中7人、重慶一外4人、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 天天要聞

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

今天為大家匯總了2023年全國多所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及各省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名單,小夥伴們快來了解一下吧~2023年高校綜合評價分數線如下- 面向全國多省市招生的院校 -- 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 -- 面向上海招生的院校 -- 面向廣東招生的院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為提升行業影響力,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文化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19日上午,由三亞市旅文局指導、三亞市群藝館主辦的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三亞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人才專家庫授牌儀式,在三亞市群藝館一樓演藝廳舉行。當日上午,主辦方首先為出席授牌儀式的68名專家學者頒發...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當談及海外留學,你是否也對那片遙遠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嚮往?澳大利亞,這片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國度,早已成為無數學子追夢的聖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澳洲留學,探尋其獨特的魅力所在!01、頂尖的教育質量,孕育傑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質量在全球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