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鉤考》八十、「女七男八」釋疑

《醫經鉤考》八十、「女七男八」釋疑

1、經文及程注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合,故能有子……。」

高校教參第二版程士德《內經》說:

「本段分別以『七』、『八』作為男女兩性生長發育的基數,來描述人體的生理過程。這是古人通過長期觀察和實踐總結出來的,它基本符合實際。」

2、匯釋

(1)丹波元簡《素問識》說:

「褚氏云:『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之中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之中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陽精陰血,皆飲食五穀之實秀也。』」

(2)張介賓《類經》說:

「男子屬陽,當合陽數,女子屬陰,當合陰數;而今女反合七,男反合八何也?蓋天地萬物之道,惟陰陽二氣而已,陰陽作合,原不相離,所以陽中必有陰,陰中必有陽,儒家謂之互根,道家謂之顛倒,皆所以發明此理也。如離火屬陽居南,而其中則偶,是外陽而內陰也;坎水屬陰居北,而其中則奇,是外陰而內陽也。震坎艮是為三男,而陰多於陽;巽離兌是為三女,而陽多於陰。《悟真篇》曰:『日居離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是皆陰陽顛倒之義。故女子外為陰體而內合陽數,男子外為陽體而內合陰數。如《左傳·昭公元年》醫和雲『女陽物而晦時』,乃亦以女為陽矣,此皆醫家當察也。」

(3)高校教參第二版程士德《內經》說:

「七歲、八歲,是古人根據男女兩性生理髮育過程不同所總結出來的約數。『二七』即十四歲,『二八』即十六歲,余以類推。王冰註:『少陽之數次於七,女子為少陰之氣,故以少陽數偶之。』類推,少陰之數次於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偶之。如此陰陽氣和,乃能生成此形體。」

(4)傅景華《黃帝內經素問譯註》說:

「《洛書》中兌數七,艮數八。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女子的生育周期與七有關,每七年都有較大的變化;男子的生育周期與八有關,每八年都有較大的變化。象數之中,七八為二少,九六為二老,七八為生生之道,六九為變化之由。所以生育周期之數在七八。多數注家以數的陰陽解。七為少陽數,女本陰體而得陽數,寓陰中有陽;八為少陰數,男本陽體而得陰數,寓陽中有陰。張介賓:『蓋天地萬物之道,惟陰陽二氣而已,陰陽作合,原不相離,所以陽中必有陰,陰中必有陽。』」

3、釋疑

傅氏以《易》圖《洛書》九宮數解人體的生理、生育過程,當是本義。只不過,漢代《洛書》與「九宮數」尚未發生聯繫。

九宮數與八卦結合,應是兩漢易學家——治《易》者之所為,如與西漢京房《京氏易傳》、東漢《易緯·乾鑿度》「太一下九宮」鄭玄注等有關。

《洛書》與「九宮數」發生聯繫,應是宋儒之所為。乃宋人據《易·說卦傳》推演發明創造,見於朱熹《周易本義》卷首九圖之中。

編者認為,「女七男八」之規律若附會易學推演,當如「(文王)後天八卦方位」與「(洛書)九宮數」相配,則甚明矣!《靈樞·九宮八風篇》篇首圖(合二為一)有之。如下圖

(後天)八卦方位與(洛書)九宮數相配

在圖中,兌數七,艮數八,以《周易·說卦傳》中「乾坤生六子」推演,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女子的生育周期與七有關,每七年皆有較大之變化;男子的生育周期與八有關,每八年皆有較大之變化。易學象數之中,七八為二少,九六為二老,七八為生生之道,九六為變化之由,所以生育周期之數在七八。

又,《靈樞·天年》篇是以「十」為一個生命周期規律,則又一說矣!據《天年》篇經文,乃附會五行之說推演,即人體生命「生長周期規律」附會先天五行水火木金土(《尚書·洪範》之序),「衰退周期規律」附會後天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