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蘭|奇門遁甲之何為陰陽

奇門遁甲之陰陽學說

陰陽的概念,源自中國古人樸素、辯證的哲學觀。

一陰一陽謂之道。

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既對立又統一的自然現象,如天地、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概括,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提到陰陽的概念。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

陰陽哲理自身具有三個特點:統一、對立和互化。在思維上它是算籌(算數)和占卜(邏輯)不可分割的玄節點。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慧中的二進位都充分彰顯了陰陽的生命力。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 (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的化生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如《苟子。禮記》說: 「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原動力和根本條件。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由此可見,在整個自然界,陰陽交感是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原動力。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並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陰陽二氣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產生的基本條件。

陰陽是中國古代文明中對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後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在地球上,陰陽的顯著表現是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影響。這是因為地球自身運動表現為與太陽的相對運動和與月亮的相對運動兩種運動,兩種運動關係統一存在地球運動之上,形成陰陽對研究對象不可分割的綜合影響。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無法分割。

陰陽也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圖——河圖洛書、《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理論基礎。簡單說來,從起源上講,中華文明就是從陰陽這一基本要素出發並逐步建立和發展的,經過長期對陰陽的不斷深入認識,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陰陽論,並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引申出一系列涵蓋諸領域的陰陽知識,包括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精神科學等各種範疇。

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