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生,你的運勢如何,就在一念之間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更安於生活在一切都感覺剛剛好的「圍牆」里:有剛好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剛好能解決問題的經驗,有剛好能解決問題的優勢。

嫩芽衝破舒適的土壤,才能更加綠意盎然茁壯成長;雛鷹離開溫暖的巢穴,才能向更廣闊的天空展翅飛翔。

只有認清隱藏的「牢籠」,遠離舒服的「圍牆」,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01

走出能力的舒適區

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與新員工座談時,曾說:「船停在港灣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活在當下最舒服,但那不是人生的意義。」

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能力的「舒適區」,那是一個讓人最熟悉、最放鬆的地方。

長期待在其中,會讓人產生滿足現狀的惰性,築起不願改變的高牆,漸漸讓自己止步不前。

著名的「青蛙定律」告誡我們:在舒適區里上癮的人,最終是被自己斷了活路。跳出去,才會另有一番天地。

最近在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2》里,49歲的蘇有朋的一首《愛》再次爆火,點燃了「蘇有朋女孩」。

翻開蘇有朋的簡歷你會發現,從歌手到演員,再到導演,他一直在「跳出舒適圈」。

他自掏腰包拜師學了四個月的崑曲,只為能演好《風聲》里的白小年,從「偶像派」成功進階到「實力派」;隨後一部《左耳》,讓自己成為了一個能背下來所有演員台詞的新銳導演。

當大家為他的一路進階喝彩之時,他又重新回到校園,沉澱自己,去美國紐約大學攻讀導演學。

曾是「乖乖虎」的他,卻從未「乖乖的」待在一個舒服的位置上不動,不停的和自己的能力「打架」,不斷拓展新技能。

想到一句話特別適合蘇有朋:「明明可以一直靠臉,卻偏要一路拼盡全力。」

知乎上曾看到有人說:「安逸慣了,現在想要奮鬥想要努力,發現自己脫離舒適區好難,有種動彈不得的感覺。」

的確,當我們想要成長,想要變得更優秀時,就會發現,目標總是在「舒適」之外。

只有克服困難,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圈,才能看到自己的無限可能。

02

打破思維的習慣區

人們會習慣於用固有的經驗來看待事物,解決問題,這就是思維定勢。

就如同雪化了,大人們看到的,是變成了水,而孩子們想到的,是春天來了。

經驗本無錯,但如果被固有的認知框住了思考方式,則會讓我們畫地為牢,固步自封。

思維本應該是無限廣闊的,如果遇事一味的重複以往的認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則會永遠停留在「不可能」

在《超常思維的力量》這本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直到1954年都始終沒有人敢想像,在4分鐘內能跑完一英里,也從來沒有人取得過這樣的成績。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這超出了人類體力的極限。

1954年5月,英國的長跑者羅傑·班尼斯特用3分59.4秒的成績突破了這一極限,創造了奇蹟。

2個月之後在芬蘭,澳大利亞選手約翰·蘭迪再一次打破記錄,取得了3分58秒的成績。在接下來的3年內,其他16名選手也紛紛打破了這個紀錄。

是什麼讓大家紛紛創造了奇蹟?因為有人推倒了思維里那道「人類不可能4分鐘跑一英里」的隱形牆。

有心理學家曾分析指出:人們往往不是根據生活的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應對方式,而是更習慣於用熟悉的應對方式來建構出一種生活。

俗話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耳熟能詳的「草船借箭」告訴我們的,正是打破思維局限的重要性。

只有拆掉思維里的牆,才能打開無限可能的窗。

克服思維慣性,不拿經驗當借口,敢想敢拼,才會獨樹一幟,綻放與眾不同的光彩。

03

離開一成不變的安全區

古代著名史學家左丘明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

沒有人能用一成不變的競爭優勢,建起永遠堅不可摧的安全堡壘。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如果不能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當時代決定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柯達公司的衰敗,至今談起仍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遺憾,值得人們深思。

富士膠片CEO古森重隆曾在採訪中表示:「誰也不願做自己業務的掘墓人,投資數碼技術等於親手縮短膠片業的壽命。」

柯達,曾因順應了變革趨勢而崛起,卻又因為這份長久的競爭優勢,讓他們不願正視新時代的發展變化。

正如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說:「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優勢築造的安全區不能保證一直安全,成功建起的護城河也護不住一世的周全。

只有時刻警醒,不斷推陳出新,關鍵時刻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讓自己快人一步,走在變化之前,有能力應對各種危機和挑戰。

∞∞∞∞∞∞

生活不會永遠風順,歲月不會一直靜好。

輕鬆又舒適的生活有時候美麗的像泡沫,容易被不可預知的變化和風險所吹破。

破圈成長,不因一時的安逸而慵懶;

慣性突圍,不被固有的經驗所束縛;

居安思危,不因當前的優勢而鬆懈。

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說:

「無論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勇於改變的人已經是精神上的勝利者。在不斷超越自己的征程中,每一顆敢於求變的心都值得尊重。」

願你我都能鼓起勇氣,拓展眼界,打開格局,為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奮力前行。


作者簡介:會心挽時光,自由撰稿⼈,用心領悟生活,用真誠的文字記錄時光的點滴,望能多留一刻,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