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兩人「主張」有何不同?托洛茨基結局為何很慘

蘇漢諾夫《革命札記》寫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義中居支配地位,是起義的鋼鐵靈魂。

蘇聯作為曾經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之一,在國際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儘管超級大國已經消失,但與其有關的話題卻始終讓人們關注。作為蘇共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托洛茨基的一生亦是一部傳奇。

雖然被譽為蘇聯早期革命的靈魂人物,但托洛茨基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相比於其他領導人的崇高地位和名聲,托洛茨基是不幸的,而這與他和斯大林主張的不同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一、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在探究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的不同之前,先要知道這兩人都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托洛茨基,作為蘇聯紅軍和第四國際的締造者,他無疑是蘇共早期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

托洛茨基,原姓勃朗施坦,出生於烏克蘭的猶太富農家庭,家庭條件的優越使得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從上學期間,他便開始從事工人運動,參與了許多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宣傳工作,因此還曾在1898年被捕,1900年放逐西伯利亞。

1902年,托洛茨基與列寧相見恨晚,兩人的主張不謀而合,於是共同創辦革命報《火花》;1905年後,托洛茨基成為了社會主義英雄,而後被捕流放西伯利亞,進行了海外的逃亡歲月;1917年二月革命後返回蘇俄與列寧會合,並在隨後的國內戰爭中展現出了出眾的領導能力和軍事天賦,指揮各個戰區紅軍的作戰,被西方國家譽為"紅軍的締造者"。

因為托洛茨基在蘇維埃內戰期間所展現的軍事能力,他還贏得了「紅色拿破崙」的稱號,同時在外交上,托洛茨基也有著十分高超的談判技巧。可以說托洛茨基是一個天才、全才般的政治人物,這也為他贏得了許多支持。

而斯大林呢?他出身極端貧困家庭,語言能力一般般,教育水平也不高,軍事能力和外交能力也並不出彩,他甚至一直被認為是領導人中的平庸之輩,托洛斯基也曾稱他為「黨內最傑出的平庸之輩」。

這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全然不同的人生經歷,環境影響人,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兩人全然不同的性格,使得他們的主張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也註定了兩人只能是「敵人」。

二、兩人為何「是敵非友」

首先是在革命理念上的分歧。托洛茨基是一個熱情且有大謀略的領導人,他主張要通過繼續革命,將蘇聯國內的革命推向世界,並非只是推翻沙皇政權;而斯大林則是與列寧一致堅持要停止參與帝國主義的戰爭,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徹底肅清國內的沙俄武裝勢力。

這也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主義的最大分歧。當然,除了革命理念的根本不同之外,兩人在經濟、政治上的主張也是有著很大的分批。

托洛茨基主張的是建立工人自主的計劃經濟,而斯大林則是主張建立自上而下的官僚計劃經濟;托洛茨基主張要建立無產階級的多黨制,而斯大林則是一直強調一黨制。

這些不同是斯大林與托洛茨基無法和諧相處的重要原因,而兩個人性格的不同也是造就兩人日後的走勢。

斯大林更像是一個適應體制的人,他不如托洛茨基那般特立獨行,也不會是因為自己的政見不同而一味堅持,這一點在他對列寧的服從就能夠看出來。這也是為何沒有什麼長處的斯大林能夠迅速地成為黨內的總書記。

斯大林是一個十分擅長博弈的人,在他世界裡,一切資源都是能夠利用的,只要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任何手段他都是可以考慮的,這與他的成長道路是有著密切關係的,於是他能夠左右逢源,一步步地坐到最高領導人的位置。

反觀托洛茨基,他受過高級教育,擁有著知識分子的優良素質,諸如文筆、口才、思想,又有著革命領導人的優點:意志堅定、熱情勇敢、洞察力敏銳等等。

這些優點集於托洛茨基一身,使得他能夠在面對外部敵人時如有神助,屢戰屢勝,可當面對黨內鬥爭時,他能夠看破政敵的計謀,可他的「自負與不屑」使得他寧願被打擊,也不願意摻和到權力鬥爭之內。

一個可以利用一切,一個則是置身事外,可見這兩人本質的不同,本質不同也就導致了在各個方面上的主張發生了很大的差異。那麼托洛茨基又是怎樣走到了一個悲劇下場的呢?

三、是什麼造成了托洛茨基的悲慘結局

前面已經說到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之間是存在著很多方面的矛盾的,從表面上來看,這是兩位領導人革命主張之間發生了衝突,所以不和。透過表面,托洛茨基與斯大林的真正不和應當是源於蘇聯領導權力的鬥爭。

托洛茨基,作為蘇聯革命和紅軍的靈魂人物,他是蘇聯革命勝利的締造者之一,在蘇共和國際上的政治威望不言而喻。有著這樣一位強大的領導人在,對於掌握蘇聯最高權力的人來說無疑是有脅迫和緊張感的。

因此,對於斯大林來說,托洛茨基便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想要除掉托洛茨基的權力應當是情理之中的。

面對斯大林的敵意,托洛茨基本人應該是有所感覺的,但他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在列寧感受到斯大林的野心後,一度想要撤銷他總書記的職務,並與托洛茨基商議時,托洛茨基卻為了黨內的穩定局面而讓步了。在列寧逝世後,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以及列寧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都堅定認為要反對斯大林,關鍵時刻起義也是必要的,但托洛茨基依舊沒有同意。

托洛茨基或許是為了黨內的穩定,不想爆發黨內鬥爭,可斯大林卻沒有領受他的好意,反而是先發制人地將托洛茨基控制了。

掌握了實際領導權的斯大林開始了對黨內的一次大清洗,列寧在世時的最後一屆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接連遭遇了不幸。先是在1927年11月的布爾什維克代表會議上,斯大林將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李可夫、托姆斯基五人開除黨籍,並將流放出境。

1928年,托洛茨基被放逐阿拉木圖1929年驅逐出蘇聯,先後流亡土耳其、法國、挪威等國;1937年,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居住;1940年,托洛茨基被暗殺與墨西哥的住所中。

這位顯赫一時的蘇聯領導人,以悲慘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小結

縱觀托洛茨基的一生,可稱傳奇,從富農家庭出身的他擁有更高的起點,他也確實達到了一般人所夠不到的高點,是蘇聯名副其實的靈魂人物和重要領導人,若是論資歷,蘇共領導人中又有幾人能夠與之媲美?後起之秀的斯大林亦是要遠遠不如,兩人的政治聲望也非是同一水平線上的,只是這樣懸殊的兩人結局卻是「換位」了,斯大林掌握了蘇聯的最高權力,而托洛茨基則是被流放、甚至於被暗殺。

這樣的結局讓人意外的同時,卻不也不禁感嘆是情理之中,托洛茨基激進使得他無法與其他高層融洽相處,隨著與黨內高層矛盾不斷,托洛茨基終究是成為了權力爭奪的犧牲者。

政治從來都不是以才華勝出,托洛茨基確實善於謀國,為革命勝利、國家強大做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但他並不善於保全自己,以至於淪落到最終的結局。從這一點來說,托洛茨基或許是一個確實的失敗者,但以他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的貢獻來說,他又如何不值得人們的敬佩與銘記呢?

參考資料:《革命札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