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是生活所必須。
我們不能夠脫離社會而存在,只要生活在社會中,就離不開人際關係。
有些人,能夠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
而有些人,則一直受困於人際關係,為人際關係所煩惱。
不幸的是,我正屬於第二種。
對於人際關係我是不擅長的,甚至在某一個時期,是對人際關係是恐懼的。
總擔心做不好人際關係,也常做不好人際關係。
因此,常少不了被父母及家中長輩責罵。
這麼多年來,總結不善於人際關係的原因,無非就是以下這幾點:
1、臉皮不夠厚。
2、不會說話。
3、不屑於參與一些人際關係。
先說第一點,為何臉皮不夠厚呢?
主要是因為膽小,比較敏感,也愛面子。
之所以膽小,是因為小時候接觸的人少。
小時候,總習慣一個人玩,性格比較安靜,沒有那麼的調皮。
到了初中後,一有時間就一個人看小說或者其他書籍等。
而父母長輩卻也樂見其成,覺得喜歡看書也是好事,甚至是縱容。
漸漸的,開始習慣一個人的世界,漸漸的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玩不到一塊。
當習慣了安靜久了,當習慣了一個人自得其樂久了,性格上就變得不合群了。
不合群久了,自然的,會和周圍的人話題很少。
感興趣的,不在一個頻道上,玩的,也不再一個頻道上。
可這個世界是個人情世故的世界。
小時候,如果還不懂打交道,家裡還不在意,可到了一定年紀後,再不懂人情世故,家裡可就急了。
家裡一急,就會不再和你講理由,也不會再給你時間慢慢改變的機會。
只要趕緊你做得不理想,很可能就先挨一頓罵。
比如有一天,家裡來親戚了,你忘了打招呼,或者聲音太小以至於別人聽不見,於是就招來了一頓責罵。
大人們往往責罵道:「都這麼大了,還不知道打招呼。」「聲音不能大點嗎?誰能吃了你聲音?」
可越是經常被責罵,本來膽子不怎麼小的,但被罵多了,反而總怕出錯,膽子卻變得越來越小了。
膽子越小,被罵的更多了,於是,陷入惡性循環中,漸漸的,會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
甚至總擔心哪天客人來,自己不小心又因為招呼不到位而被家人罵。
小的時候,性格容易塑造,如果及時能改正,家裡人多帶去見世面,可能就不會出現後來的問題。
可當長大到一定年紀,性格被塑造得差不多了,再被改造來適應這個社會,就比較難的。
很不幸的,我剛好就屬於這種情況。
後來,我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尤其是出了社會後,也是發覺如果沒有比較強的人際關係,是很容易碰到釘子的。
尤其有一次進入了一個世界500強的大公司後,在辦公室裡面的人際關係可謂是暗流洶湧。
而我也因此吃了不少的虧。
曾以為和一個同事關係很好,因此在私底下和其聊天時偶爾對公司方面發了一些的牢騷。
很不幸的,這些發牢騷的話悄無聲息的傳到領導那裡,而且是在職位晉陞的關鍵時候,最後的結果不言而喻。
在大公司里,有的時候人際關係比能力更為重要。
比如有一個同事,給人的感覺是弔兒郎當,但是很會打好關係,能說會道,還喜歡拍上司的馬屁。
有些拍馬屁的話,明眼人一聽就聽出來,當然領導也不是傻子,也是聽出來的,但卻也很受用,因此,一般有什麼好事,都會優先給他。
對於好話,誰不喜歡聽呢?
只是對於比較實在的人來說,有些不切實際的好話,是真的無論如何說不出口,自然的,難以引起別人的重視。
很多時候,我們人際關係無法搞好,也是臉皮不夠厚。
其實,人的膽量也是可以靠練出來的,臉皮想變厚,也是可以練出來的。
以前,我就是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說話的,到了講台上,更是腦海一片空白。
後來,為了克服這個狀態,我專門去面試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甚至有一段時間,就是為了練習膽量而不斷的去面試,剛開始,對於面試官還很害怕,久了之後,就沒什麼感覺了,甚至面對面試官,也開始學會了侃侃而談 。
而在銷售類型的公司,都會有專門的培訓,都要學會面對多人演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強行改變,在一定環境的塑造下,我覺得我改變了很多,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的膽小了。
當然,在前期,會感覺很難受。
為什麼?因為到了一定年紀,性格已經被塑造得差不多了,想要繼續改變,就顯得很艱難,就像是推翻以前自己。
對以前的自己否認,強行改造,絕對是一個煎熬的過程。
此外,還有一種人,不會打好人際關係,但依然是混得很好,而且這種人卻也不屑於打好人際關係的。
因為這種人足夠的強大,能力非常的強。
就像一些搞科研的,平時不善於交際,但卻不影響他們的發展,因為他們本身的能力足夠的厲害。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生活現狀,還是難以離開好的人際關係的,否則就很難有比較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