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雲南的馥郁咖啡、茂名的鮮美荔枝,到柞水的肥厚木耳、福建的醇香武夷岩茶,這些源自鄉村的「土特產」,已逐步發展為推動鄉村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咖啡豆飄香。圖片來源:雲南發布
「土特產」的培育、發展和壯大,離不開氣象服務的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氣象服務的效能,就必須把「土特產」這三個字琢磨透。
「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這就要求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尤其是天氣氣候因素。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千差萬別,溫度、降水、光照等要素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生長和品質。只有精準把握當地天氣氣候特點,幫助農民趨利避害、「知天而作」,才能確保「土特產」茁壯成長。
「特」突出的是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對於任何一種「土特產」而言,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都是塑造其特色的關鍵因素。摸清塑造「土特產」的特殊氣候條件,能夠為其增加更多的「附加值」,有利於打造更響亮的品牌,推動「土特產」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產」意味著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氣象服務可為「土特產」產業的全鏈條提供支持。在種植養殖環節,精準的氣象預報,能幫助農民科學規劃生產活動;在加工環節,氣象服務可優化農產品的儲存與加工環境;在銷售與物流等環節,氣象服務同樣能夠助力路線合理規劃,保障農產品順暢流通。
立足「土」,體現「特」,形成「產」,把這三個字琢磨透,就會發現,融入「土特產」產業鏈,充分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確實有一篇大文章可做。
原標題:《聚焦「土」「特」「產」 發揮氣象服務效能》
作者:張宏偉
編輯:張宏偉 劉釗
發布:盧健
審核:段昊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012024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