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人會感到驚訝。
1月29日上午,香港高等法院法官現場裁定中國恆大(03333.HK)清盤。事實上,早在恆大集團官宣違約之際,很多人就預測到了這一天的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呈請清盤的債權人,所涉債務並不高。2022年6月24日,佳盛環球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對中國恆大進行清盤呈請時,涉及債權金額僅為8.625億港元。這隻占恆大整體超過300億美元境外債務的很小部分,更是恆大2.39萬億元人民幣債務的冰山一角。
佳盛環球的實控人,是現年30歲的連浩民,他為公眾所知,就是因為帶頭向恆大開炮。而提起他的父親,那可是赫赫有名——人稱「公海賭王」的連卓釗。
該項呈請,先後經過了7次押後聆訊,才最終走向了應有的結局。
期間,並不是沒有波折。部分債權人出於各種目的嘗試尋找過境外債務重組的可能,其中不乏試圖刀口舔血的,企圖「蛇吞象」的;而恆大方面也搞了一些小動作(用有關人士的話說)。但這些都是徒勞的掙扎。
法官發出清盤令,到中國恆大最終破產清算,還有漫長的程序要走。別的不說,光是釐清恆大規模龐大且錯綜複雜的債務和資產,就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債務、資產盤算清楚了,才能走到償還的階段。而債務清償,還有優先次序。而購房人一般是排在金融機構和債券持有人前面。
2023年4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商品房消費者權利保護問題的批複》明確提出:商品房消費者以居住為目的購買房屋並已支付全部價款,主張其房屋交付請求權優先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抵押權以及其他債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但真正有多少利益可供分享,就只有等清盤小組的辛苦工作了。
必須提出的是,中國恆大只是恆大集團的境外上市平台之一。而恆大集團的運營主體,是在內地。所以,恆大集團執行總裁肖恩說,「從股權結構上來看,即使境外主體被清盤,在一段時間內,恆大集團在境內的主要業務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務實地說,此次清盤對境內保交樓產生的影響將很有限。」這當然是盡量安撫恆大樓盤的購房人。
事實上,中國恆大的清盤,大概率也夠不著它在內地的樓盤。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恆大的在建已售樓盤,多數已納入各地的保交樓名單,保交付是封閉運作的。債權人拿不走。從這一點來講,恆大樓盤的購房人,確實不用擔心這個清盤令,只需關心保交付的資金有沒有到位,以及夠不夠。
就企業本身來說,恆大早就被官方定論為「資不抵債」,而且是嚴重資不抵債,失去了重組的基礎。因此,無論是香港高級法院裁定清盤,還是恆大集團在內地的運營主體,都不可能獲得重生。等待它的命運,只有一個,那就是破產。
恆大的命運沒多少人關注,倒是恆大一批高管的命運,民眾更願意八卦八卦。其實,也沒多少懸念。許家印「進去」後,我們就寫過,「《恆大,開始收網了》」,其他高管「進去」後,我們又寫了,「《恆大系全面收網》」。
至於最後的結局,誰也猜不到,也無須吁噓。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是特定時代的黃金時代,而時代的人物,無論他曾經多少輝煌,都抵擋不住時光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