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再看到鋁板、落地窗,還新鮮嗎?
無感了是不?對,因為已經很普遍了。
天津2021年產品換代,三代新產品大舉進攻。
外立面卷的差不多了,無非是「直角變圓弧」,「銀色換金色」……
但在空間創新上,出乎意料二次發力,猛踩油門,開啟加速模式。
換代越來越快,越來越突破。
以前不能做的形制,突然都冒出來了,露台、挑空、贈送面積……
除了顯性的,還有隱性的「黑科技」。
後發優勢,越來越明顯。

鋁板、落地窗;寬廳、玻璃幕,只是標配。
實體圍合的小院,頂層的閣樓,也見怪不怪。
如今,由表及裡,開始「卷使用功能」。
(一)贈送面積
「天津的房子竟然沒有贈送面積?」
每個從外地來買房的人,都會diss一下。
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套內使用面積沒有「絲毫彈性」,導致得房率較低。
南方有的能到90%,怎麼做的?
就靠贈送面積。
現在天津也能做到,新入市的盤基本都有「可拓展空間」。
2021年,中海率先做贈送面積。
利用北向設備平台,增加使用空間。
但需穿過衛生間淋浴區,實用性著實一般。
現在,贈送面積升級了,更偏重實用功能。
實用到什麼程度呢?
海教園的新盤中鐵建花語天宸,87平米戶型,北向贈出一個衛生間。
按常理,87平米怎麼可能做到雙衛呢?
還能保證客廳4米開間?全靠「黑科技」。

中鐵建花語天宸87平米戶型
津鐵境界142平米戶型,利用設備平台,贈出一個家政間……

津鐵境界142平米戶型
這是買房人真真切切能用到的空間,面積雖不大,勝在實用性強。
除了設備平台,還可利用挑空,增加使用空間。
綠城水西雲廬E地塊、武清城投春風楊柳,都做了L型咬合式戶型。

綠城水西雲廬E地塊
龍湖海河硯熙台143平米做出了疊墅。
客廳挑空,都可以自己搭建,又多出半層使用面積。

(二)開放式陽台
開放式陽台,也就是露台。
起初,只能在疊拼看到露台,比如綠城水西雲廬、想雲灣。
後來,綠城水西雲廬E地塊,只批准在2樓做露台,其餘樓層還是不行。
現在又放寬,能實現戶戶有開放式陽台。
生態城的貽成學府尊邸,做了外掛式露台。

貽成學府尊邸效果圖
這絕對是天津住宅的歷史性突破。
近20年不許做的開放式陽台,又重出江湖。
中鐵建花語天宸,疊拼也做了玻璃材質的露台。
水西板塊有樓盤後期也將做「層層露台」。
這種開放式陽台,贈送一半面積。
關鍵是,它能增加生活趣味性。
室內空間布局「萬變不離其宗」,現在都恨不得把花園搬進屋。
露台進深最好超過1.4米,才能有戶外陽台的體驗感。
擺得下小桌椅、跑步機、望遠鏡,甚至能給小朋友支個帳篷,實現有天有地的生活。
這是室內封閉空間完全替代不了的。
有創新,就有爭議。兩種質疑聲:
第一,北方適合做陽台嗎?
北京也是北方,鄭州也是北方,人家都有開放式陽台。
連齊齊哈爾都有,為什麼天津不能做?
一年三個季節都能享受,也不可能天天颳風下雨。
第二,有人封陽台怎麼辦?
封陽台的心理,說到底還是覺得面積被浪費,利用率不高。
天津的老破小封陽台,是因為以前居住面積緊張,哪怕一平米也要收入囊中。
現在從「吃飽轉為吃好」,更看重生活情趣。
所以,開放式陽台只能先從改善盤做起。
買150平米以上的業主,根本不在乎那兩三平米。
擔心封陽台會影響美觀、影響房價?有些多慮了。
南方很多城市,也出現過因封陽台而干仗。
好的物業能嚴格管控,杭州有小區物業直接上吊車拆。

成都業主包陽台,被物業起訴,最終物業勝訴。
也有的社區,經過業主同意後,可以封陽台,但必須按圖紙、材料統一封。
為了從源頭避免封陽台,天津的貽成學府尊邸想了個「妙招兒」。
做「奇偶露台」,偶數層露台在南向,奇數層露台在北向。

貽成學府尊邸效果圖
總不能封到樓上的樓上,把樓上的鄰居擋住吧。
徹底斷了封陽台的念想。
天津的住宅,越來越趨近於四代產品了。

(三)飄窗
飄窗本不稀奇,一直都算贈送。
最初要求飄窗距離地面不得低於60cm。
但這個高度坐上並不舒服,腳無法落地。
後來可以降到45cm,坐上去腳就可以沾地,增加使用功能。
現在,有的飄窗可以做到30cm。
比如萬悅城,83平米的小戶型,可以把飄窗當成沙發的一部分,合理利用。
關鍵是,從視覺上可以把30cm當做一個地台,視野開闊度更好。
關於飄窗的「黑科技」,後期我們單獨說《飄窗進化史》。

事到如今,要算賬了。
三代產品因有贈送面積,提高了得房率。
比如同樣是120平米,總價400萬。
二代產品沒有贈送面積,但三代產品能贈送5、6平米,甚至10來平米。
摺合到單價,自然是三代產品「相對更低」,更有性價比。
三代產品並非「又好又貴」,而是「好而不貴」。
創新加速後,不僅是表面的鋁板、落地窗,內部也自帶「黑科技」。
上半年我們已「預警」,二代產品正面臨相對「技術貶值」。
癥結就在於此。
如果只是顏值好看,那構不成什麼大威脅,現在內涵也提升。
一個人長得好看,又有知識有文化,誰也抗拒不了。
二代產品很難乾的過三代產品,現在是,以後更是。
這就叫——後發優勢。
回歸居住的時代,越來越明顯。

天津的住宅,怎麼突然捲成「鐵刨花」了?
這是個悖論:
樓市越差,產品越好。
觀望情緒重時,拿不出「供給側誘惑」,沒法吸引買房人。
剛需可以向下卷價格,改善不行,只能向上卷產品。
所以新盤一個比一個創新,比著「玩花活」。
杭州的產品,為什麼全國都數一數二?因為陰跌了5年。
北京樓市火,越好的地段,戶型越辣眼睛,不愁賣也就不動心思。
天津改善佔比越來越高,市區成交佔比已超15%。
買房人本身也需要好產品,這是一種雙向奔赴。
住宅設計規範,就是鐘擺。
2015年之後,因「高盛事件」管的很嚴,現在已大幅寬鬆。
當然,相比其它城市,天津的產品還有繼續突破的空間。

其它城市新盤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