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卦:雷地豫 震上坤下
【卦名解讀】豫是喜悅、安樂的意思。以卦形上看,上卦是,為雷為動;下卦是坤,為地為順,順隨動,所以和樂。此卦與謙卦相反,互為綜卦。
【原文】豫,利建侯行師。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解讀】豫卦,一陽爻而五陰爻,五陰爻應一陽爻,因此能按照自己的志向行動,能夠順序行動,叫做豫。豫卦順應行動,天地都是這樣,何況封建諸侯出兵征戰呢?天地順應行動,所以日月運轉不會有錯,四季交替不會偏差;聖人順應行動,就會賞罰分明公正,民眾信服,豫的意義的確偉大。
【原文】初六:鳴豫,凶。 【解讀】這第一爻是陰爻陰位,與九四陰陽相應。所以有不免自鳴得意的徵兆。豫固然是好事,但自鳴得意的話,有凶兆。
【原文】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解讀】介於石:是說像磬石那樣正直。這第二爻陰爻陽位,處於下卦中央,得中得正,因此純正。像磐石那樣正直,終日勤勉,吉祥。
【原文】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解讀】盱:睜大眼睛。這是第二爻,陰爻陽位,已接近九四陽爻,因此有「盱豫」之象。 睜大眼睛看著別人而自己無主見,應當迅速悔悟遲疑的話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原文】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解讀】勿疑:指君對臣不可猜疑,山:從,用。盍簪:聚攏的意思。這一爻陽爻陰位,是全卦唯一陽爻,但由於位不正,所以是臣而非君。用和樂的精神去做事,必然大有所得。不生猜疑就會有許多朋友來聚攏。
【原文】六五:貞疾,恆,不死。 【解讀】堅守貞固,不沉溺於逸樂,如此才能長久,不致滅亡
【原文】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解讀】這第六爻陰爻陰位,位於全卦最上方,到了極限就有可能會有危險,因此有冥象。但上卦為震,震為動,意思是只要有變動就無災難。冥:黑暗昏憒。渝:變化,變動過於安樂,可能會昏饋黑暗,但只要變動就有成功的希望,不會有災難。
【事例】事情做的非常不情願,但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勞永逸的效果,就如同刻邦在登基之後的所做所為一樣。當然,過分的安樂會毀掉事業,只有識破這一點,才能一鳴驚人。
劉邦除王
隨著漢初經濟復甦,國勢日漸加強,劉邦的統治地位也越發鞏固。然而,這位布衣皇帝的內心深處,時常隱隱地感到一種憂慮,一種威脅。那就是自己在建國之初為形勢所迫曾封的韓信、彭越等8個異姓王的存在。為了鞏固地位,強固根基,他決心逐一地削弱他們。他首先想到了韓信。
韓信雖然出身寒微,但有奇才,在劉邦建立西漢政權過程中,屢立戰功,功高蓋世,正如後人評論的那樣:「漢之所以得天下,大抵韓信之功也。」正因為如此,劉邦對他擁有重兵才多有疑忌。但劉邦並不莽撞行事,而是巧妙地利用他攻城略地,為西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了赫赫戰功。待劉邦羽翼豐滿、實力雄厚之後,便開始一步步地排擠、貶抑韓信。在楚漢戰爭期間,劉邦虛撫韓信,封他為齊王,使他成為自己滅楚興漢的一支重要力量;項羽死後,劉邦又奪了韓信的兵符,將其改封為楚王,使其遠離根基深厚的齊地;其後又宣稱巡遊雲夢澤(今湖庭湖一帶),約眾諸侯會於陳地,以謀反罪將韓信押回洛陽,並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城。呂后洞曉劉邦之意,在一次劉邦出京平定陳同叛亂時,設計將韓信誘入長樂宮殺害了。
韓信被殺不到3個月,梁王彭越又告謀反。高祖因他稱病不肯親征陳同,本已記恨在心,如今聽此消息,怎會不更加生氣?於是派人突然將其逮捕,囚在洛陽。經過一番審訊,一來證據不足,二來剛剛誅殺了韓信,怕落個殺戮功臣之名,便將他赦免為庶人,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蘆山)。彭越無奈,只好依詔西行,路上恰好蘆山)。彭越無奈,只好依詔西行,路上恰好碰上呂后從長安回洛陽,便向呂后哭訴委屈,
請皇后代為說情,讓皇上放他回老家去。呂后假意答應,將他帶回洛陽殺了他。為警戒諸侯,又命人將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分給諸侯。
這肉醬送到淮南,准南王英布一見十分驚恐,索性發兵反叛。高祖只得再披戰袍,親率大軍前去平討。劉邦來到陣前,厲聲問道:「朕待你不薄,封你為王,何故興兵造反?」
英布隨口答道:「為王豈如為帝?我也無非想做皇帝!」說罷,令部眾放箭,一箭竟射中了
高祖胸部,高祖用手捂住傷口,大呼殺賊,諸將爭先攻殺,英布敗退,後被長沙王誘殺。
在陳同反叛之初,燕王盧綰曾派兵攻打陳同。後來受到燕臣張勝誘惑,反過來又勾結
陳同共同反漢。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高祖派樊噲領兵擊燕,盧綰兵敗,逃到匈奴。至此,劉邦從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做了皇帝到高祖十二年,共滅掉了7個異姓王,只剩下一個最弱小的長沙王得以倖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