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接連迎來新的里程碑。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零售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新能源車滲透率達47.6%。然而,這份看似不錯的銷量數據背後,實則暗流涌動,我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結構變革。
藉助新能源車熱銷,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市佔率正逼近七成。反觀,合資品牌則在價格戰與新能源車的競爭中被「圍剿」,在中國市場逐漸勢弱。合資品牌2024年銷量首次跌破1000萬輛,為959.2萬輛,銷量佔比低至34.8%。份額不斷下滑,讓合資品牌壓力倍增。
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充分展示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之激烈。而國內作為最大的汽車單一市場,這也讓合資品牌加速調整戰略。過去兩周,My車軲轆參加了許多品牌的年終答謝活動,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合資品牌這次真的「不客氣」了, 從一汽-大眾、東風日產、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再到BBA,都在調整打法,加速轉型,從智能技術到新能源產品全面上陣。
01
加大新能源產品攻勢,全力「守擂」
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掌控著國內車市的「話語權」,在銷量與市佔率方面優勢明顯。但隨著新能源車的崛起,合資品牌面臨巨大的挑戰壓力。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下,不少主流合資品牌都已經行動起來,不再「因循守舊」,以更激進的姿態加入到中國市場的競爭。
一汽-大眾野心勃勃,近期宣布旗下三大品牌將在未來20個月內推出19款新車型,迎來前所未有的產品大年,硬體平台是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是跟大眾總部合作研發的,L2++級智駕和3.0AI智能座艙是跟大疆、高通、華為等聯合研發的。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汽-大眾接下來也會開啟混動元年,實現PHEV(含REEV)全覆蓋,以全新車型陣容開啟新篇章。
東風日產同樣向外界展示加速新能源轉型的決心,其中東風日產N7將作為先鋒,這款車比較值得關注的點是8295P晶元以及結合中國供應商在智駕方面的突破。不僅如此,從N7開始,東風日產將12個月連續發布4款新能源車。這些產品將覆蓋純電、插電混動、增程等多種動力路徑,實現智能化與電動化的並行發展。
此外,東風本田與廣汽本田共同打造的燁品牌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其首款車型「燁S7」和「燁P7」已進入量產階段,並計劃於今年正式上市。這兩款中型SUV定位明確,主要競爭對手鎖定特斯拉Model Y等熱門車型。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的新能源工廠已在去年投入使用,標誌著兩大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進一步加速。
賓士、寶馬、奧迪這些傳統豪強,也在厲兵秣馬。其中,賓士在2025年將在中國市場帶來10款覆蓋不同驅動方式、不同細分市場的全新和改款產品。再來看寶馬,2025年計劃推出10款重磅新車型。其中智能化也在提速,新世代車型將搭載全景iDrive和最新一代智能駕駛系統。而奧迪汽車計劃推出5款全新車型,同時奧迪也與華為展開合作,提升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用戶體驗。
02
合資品牌們,能打贏反攻戰嗎?
在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一直是自主品牌學習的榜樣。但風水輪流轉,隨著技術與產品的持續變革與創新,已經布局十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引領著整個行業步入下半場。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實現「換道超車」後,也迎來了合資品牌的「反攻」。
正如上文所述,多家合資品牌集體發力,就是最好的例子。從以上種種舉措中可以看出,合資品牌已經放下身段認真起來,從品牌自研,到與本土供應商合作,從架構端到產品端提升產品的智能屬性,它們都在加速電動化轉型,補上智能短板,與中國品牌及新勢力一較高下。
電動車大勢已至,關鍵看合資品牌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抓住趨勢,以便延續過去在燃油車時代的榮光。合資品牌車企也應抓住當前市場機遇,持續創新和優化產品,特別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力求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品牌形象。
目前來看,自主品牌遠沒有到舉杯歡慶的時候。實力雄厚的跨國車企並非那麼不堪一擊,它們暫時在新能源上的掉隊,並不意味著它們絲毫沒有面向未來的準備。現在斷言哪些品牌會被淘汰,肯定不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誰更積極擁抱變化,誰就有更大機會留下來,反之則會更容易被淘汰。
通過自研技術與合作創新,合資品牌正日益壯大。那些能敏銳洞察市場趨勢並迅速作出調整的合資品牌,無疑將在新能源戰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改變目前自主「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讓合資與自主的競爭進入到更加良性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