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山東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將達100萬輛,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將超90萬台

產業布局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引領和關鍵支撐。1月8日下午,新黃河記者從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濟南、青島兩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全省總量的80%,成為全省產業發展的高地支撐。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54.1萬台,同比增長152%。按照計劃,山東將打造「全省充電一張網」,力爭到2025年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台和90萬台以上;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整車產量達到100萬輛左右。

現場,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崔霞表示,新能源汽車是重要的新質生產力,經過多年持續培育,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需要產業布局的高效引領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有力支撐。

近年來,山東全面貫徹國家關於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的部署要求,先後印發了《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對產業發展進行了統籌謀劃和總體部署。

產業布局方面,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山東明確了「兩基地、五集群、一走廊」的總體布局,優先發展濟南、青島「兩大基地」,聯動發展煙台、日照、淄博等「五大集群」,協同發展「山東半島氫動走廊」,著力打造「兩核引領、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

在濟南比亞迪、青島奇瑞等一批重大項目的有力帶動下,全省的產業布局不斷優化、集聚發展逐步成型,濟南、青島兩市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全省總量的80%,成為全省產業發展的高地支撐。

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按照超前布局、分類實施的原則,山東統籌推進公共領域和居民充電設施建設,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類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54.1萬台、同比增長152%,其中,公共充電樁12.3萬台,同比增長46.4%;居民充電樁41.8萬台,同比增長219.8%,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堅實保障。

崔霞表示,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統籌做好產業布局深化、產業生態優化、基礎設施強化等各項工作,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擴量提質、跨越發展。

從具體舉措看,山東將持續深化產業布局。堅持「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總體方向,發揮濟南、青島兩市產業基礎紮實、配套體系完善、商貿物流發達、市場輻射較廣的優勢,推動兩市放大規模效應、做強做優品牌,持續鞏固產業引領的優勢地位。加快煙台、日照、淄博等市現有產能的優化提升,推動企業加速電動化轉型,夯實全省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在「山東半島氫動走廊」探索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路徑,加大示範推廣力度,形成新興技術路線的先發優勢,加快構建龍頭引領、區域協同、錯位發展的產業格局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整車產量達到100萬輛左右。

同時,持續優化產業生態。結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山東將加快推進低效產能清理整治,對列入特別公示和特別監管名單的企業,督促地方制定「一企一策」整頓方案,通過產能整合、關停退出等方式淘汰落後,儘快提升全省產能利用水平,為重大項目招引和優質產能落地騰挪空間,實現優存量和擴增量的統一銜接。以整車項目為引領,加快推進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發揮化工大省的突出優勢,加大省內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的配套供應力度,發展鋰電池全系列產品,構建「鋰電池材料生態圈」。緊密銜接重大技術攻關等國家專項,引導企業聚焦車用晶元、關鍵材料等核心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技術攻關,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產品,打通產業鏈堵點卡點,提升產業發展的安全穩定水平。

山東也將持續強化基礎設施保障。提速推進公路沿線、公共建築、旅遊景區等公共領域和居民住宅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省級充電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平台功能,與電力網、交通網、電信網等實現數據共享,與國家平台實現數據對接,打造「全省充電一張網」。力爭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台和90萬台以上,基本建成覆蓋廣泛、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安全共享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強支撐做保障。

編輯:趙曉昕 記者:黃敏 實習生:蘇宗超 校對:冬平 編輯:趙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