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C01上市,被吹上天的CTC 技術真有那麼牛?

相比同級一眾競品,譬如比亞迪漢EV極氪001蔚來ET7智己L7極狐阿爾法S等車型,零跑C01不到20萬的起售價,在價格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價,零跑官方宣稱是一直以來堅持「全域自研」的功勞。因為掌握了全域自研自製的主動權,零跑能夠更少地依賴甚至擺脫供應商,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成功保持穩定的生產交付量。

零跑C01

最低售價:14.98萬起

另外,在眾多自研的黑科技中,零跑最為推崇的是CTC技術,號稱是國內首款可量產的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屬於業界領先。這到底是新勢力玩的噱頭,還是真的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技術呢?今天,咱們一起來聊一聊。



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最早期的手機電池是可以拆下來單獨充電的。不過,如今大部分的手機電池,都被集成到手機內部,省去一些用於包裝和保護的零部件,從而能在更小的體積空間內,實現更大的電池容量。


類似的,從目前的行業發展來看,CTC技術也將會是未來電動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CTC(cell to chassis),即電芯到底盤的集成技術,它的精髓在於如何在底盤有限的空間里塞進更多電池。


要知道,在CTC技術出現之前,動力電池已經從「電芯-模組-電池包-汽車底盤」的四層標準化結構,逐漸過渡到普遍採用Cell to Pack的CTP(無模組電池)結構。雖然電池模組零部件數量進一步減少,空間利用率有所提升,不過本質上動力電池仍然是底盤/車身的附屬零部件。而CTC技術,則將電池骨架和車身結構合二為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零跑的CTC方案並非最為激進的「電芯-底盤」,而是「電芯-模組-底盤」的形式,即電芯先打包為模組,再將模組安裝到底盤中。由於模組這個中間形態依然存在,所以零跑的CTC方案,其實仍然有一定的冗餘,不是CTC的「完全體」。


不過,這種比較折中的解決方案,好處是改動的地方不多,工程上更容易實現量產。另外,電池下蓋是可以打開的,這樣也方便後期電池的更換和維修。


另外,在採用了CTC技術後,零跑C01上沒有完整的電池包概念,直接把底盤的結構變成電池包的結構,電池上蓋就是乘客腳踩的底板。因此,相比傳統方案,官方宣稱零部件數量減少20%,扭轉剛度提升了25%,整車質量減輕了15kg,整車續航里程綜合提升了10%。


同時,這樣的集成方案減少了冗餘的設計,整個底盤變得更「輕薄」,垂直空間增加10mm,電池布置空間增加14.5%,對於車內空間的布置靈活度也更大。


總結:

這樣看來,零跑的這套CTC技術方案還是有效地提升了車輛的綜合性能表現的。作為首款採用CTC技術的車型,零跑C01已經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純電轎車,車長超5米軸距近3米,搭載高通驍龍8155晶元,最長CLTC續航里程達717km。在20到30萬這個價格區間,整體產品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不過,CTC技術是否真的能發揮優勢,助力C01完成品牌向上的重任呢?待這款車正式交付之後,交給市場來檢驗吧。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