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度哥
曾與蔚來、小鵬、理想並稱為「新造車四小龍」的威馬汽車,如今卻頻頻因為資金問題登上熱搜。雖有望通過借殼apollo出行登陸港股市場擴大融資渠道,但當前的形勢已經十分危急。
日前,有消息稱,威馬將開啟新一輪降薪措施,主要有兩種方案:一是全員按照70%x25%=17.5%發放工資,但不包括總經理及以上級別;二是各部門砍掉75%的人,剩餘人員按照現在的70%發工資。
此外,還有消息說,威馬暫停繳納了不少員工的社保公積金。由於缺乏資金,威馬目前的總部大樓已經嚴重拖欠物業費和租金,導致總部大樓在近期也有可能搬離。
自去年曝光資金壓力後,威馬便不斷通過「節衣縮食」、借殼上市等方式進行自救。但按目前的情況看,威馬的危機仍在蔓延,創始人沈暉的微博下也全是聲討的留言,曾經高喊的「要做世界冠軍」已經成了奢望。
1
高開低走
●
在「新造車四小龍」中,威馬是出身最正統的那個。蔚來創始人李斌、理想創始人李想、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均是互聯網企業出身,只有威馬創始人沈暉是傳統車企出身,有著更豐厚的汽車行業經驗。
在創辦威馬之前,沈暉擔任過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ceo、菲亞特集團多家獨資和合資企業的董事長或董事、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
2014年,沈暉從吉利和沃爾沃離職,後一年便成立了威馬汽車,開始了自己的造車之旅。彼時造車新勢力大多選擇代工模式,蔚來與江淮聯手、小鵬找海馬代工、理想「牽手」力帆。
只有威馬選擇了自建工廠,在浙江溫州和湖北黃岡先後建立兩座生產基地,總產能達到25萬輛。同時,沈暉通過控股中順汽車和大連黃海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將資質轉移至其溫州自建工廠。
沈暉曾親自表過態:「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雖然自建工廠很燒錢,但這也讓很多消費者和投資方選擇了更為「靠譜」的沈暉。有消息稱,在2016年得知沈暉創業後,復星集團郭廣昌第一時間乘坐私人飛機趕赴威馬成都研發中心考察,隨後便給出投資意向書。除了郭廣昌之外,早期的投資者中還有百度、紅杉基金、騰訊投資等頭部vc。
公開信息顯示,自成立以來,威馬經歷了多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了350億元。
在競爭者還不多的時候,威馬的銷量也是一路走高。2018年,威馬的第一款車ex5開啟交付,當年交付量3844輛。2019年,威馬以16876輛的交付量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僅次於蔚來的20565輛,其中首款車型ex5共交付16810輛,登上造車新勢力單車交付量榜首。
彼時,王興發了個朋友圈,大致意思是說未來的新勢力只會有3家——理想、蔚來和小鵬。而後引起沈暉不滿,直接微博喊話王興稱,「威馬一定會是中國未來造車新勢力top3之一」。
然而從2019年開始,威馬便逐漸走起了下坡路。最暢銷的ex5車型頻繁發生電池自燃事故,事後威馬判斷自燃是由於電池過充引起,以贈送購物卡、提供車輛檢查等形式,誘導車主進行「升級」,強制「鎖電」以降低電池充入的最大電量,直接導致車輛的續航里程大大縮短。
自此,威馬的口碑和銷量雙雙暴跌。2020年,威馬累計交付22495輛,在造車新勢力中位居第四;2021年,威馬以44157輛的交付量位列第五,被哪吒汽車趕超;2022年,威馬僅交付29450輛,而哪吒、蔚來、理想、小鵬、零跑均實現了10萬輛以上的銷量。
以「新造車四小龍」起步,到走向衰落,也就短短几年光景,恐怕現在的沈暉是真的睡不著覺了。
2
太缺錢了
●
威馬走到今天,最大的問題就是燒錢速度太快了。
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總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3億元;年內虧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3年虧損累計174.35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虧損40.44億元、42.25億元和53.63億元。
同一時期,威馬的毛利率分別為-58.3%、-43.5%和-41.1%。在現金流方面,2021年,威馬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31.86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凈額為-9.92億元,合計-41.78億元。同時,截至2021年底,威馬的資產負債率已超過202%,遠超100%的破產警戒線。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在銷量漲不動的情況下,威馬選擇了漲價。自2023年1月1日起,威馬針對w6、ex5-z、e.5等多款在售車型進行價格調整。調整後,綜合補貼後售價將上漲15000元-25000元不等。
但漲價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威馬自身的造血能力並不能靠漲價提升,其對研發的投入一直較低。2019年-2021年,威馬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以及9.81億元。
對比來看,僅2021年,蔚來汽車研發投入就有41.8億元,超過威馬3年的研發總投入。遠低於同行的研發投入,也讓威馬難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種種因素之下,威馬的危機慢慢顯現。2022年下半年,威馬頻頻傳出工廠停產、降薪裁員、拖欠供應商賬款等消息。同年11月,沈暉發布內部信稱,為應對資金壓力,威馬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包括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基本工資,取消年終獎等獎金、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威馬也曾試圖通過上市拓寬融資渠道。2022年上半年,威馬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謀求在港股上市,但招股書在2022年12月失效,上市未能成功。此前,威馬還嘗試登陸科創板,也沒有如願。
借殼上市成為了威馬新的選擇。今年1月,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發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已與威馬控股訂立協議,擬以20.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收購威馬已發行全部股份,威馬將以rto(反向收購上市)方式登陸港股。
此外,威馬還宣布新獲得了總金額超20億元的3筆資金支持:港澳地區某知名商業銀行的2.5億港元,世界500強正威國際的5億元人民幣,房地產巨頭雅居樂集團的15億港元。
不過,有媒體報道,截至目前威馬的這3筆資金均未到位。同時,apollo出行的一些股東對收購威馬這件事提出了質疑,要求更嚴格的審計。這也使得威馬能否通過上市緩解資金壓力充滿未知數。
2月3日,沈暉再次發出內部信,詳細講述了威馬在2023年所面臨的形勢以及他對威馬如何活下去的想法,提出要在開源、漲價和節流三大方面進行大變革。
然而,現在威馬改革的速度似乎已經趕不上危機爆發的速度。沈暉在微博上直接用「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來形容威馬的處境,「活下去」這簡單3個字竟成了威馬最大的難題。
作者 | 陳香羽
來源 | 車圈能見度(carvisibilit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