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破產,一汽奧迪投奔杭州,東北的汽車企業跑完了?

1、

汽車曾是東北經濟的一張名片。

在東三省GDP集體「吊車尾」的今天,東北的汽車工業頑強的堅持著,長春有一汽奧迪豐田、大眾、馬自達、解放、紅旗;瀋陽有華晨寶馬、金杯;大連有東風日產、英菲尼迪;大慶沃爾沃、哈爾濱有長安福特。

幾乎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都能在東北找到關聯的工廠。

然而,近幾年,東北汽車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先是2018年,合資限制放開後,德國寶馬宣布回購華晨寶馬25%的股份,德國人占股75%成為大股東,東北人淪為配角。

德國技術專家接管工廠,華晨寶馬從「半自主品牌」淪落成了德國的代工廠。不久後,失去了寶馬華晨宣布破產重組。

接著2022年底,連續19年銷量第一的金杯麵包車,向瀋陽市中院提交了破產重整書。曾經有多輝煌,現在就有多狼狽。在吸了10年財政補貼後,國產金杯倒下了。

暴擊發生在2023年,一汽奧迪被爆出將把總部遷至杭州,杭州市政府為每個願意來的東北專家提供80萬元的安家費。據一位奧迪高管透露:其實早在5年前,他們就準備「溜」了。

奧迪高管的潛台詞是:如果他們再留在東北,奧迪很可能丟失中國市場。

殺人誅心,莫過如此。

從世界範圍看,汽車工業象徵著財富。德國、日本依靠強大的汽車工業,讓國民過上了發達國家的生活,而在東北,退休職工的社保都需要靠外省「輸血」。

都是造車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2、

東北車企「病」在管理不善和不思進取。

破產的金杯汽車是典型的管理不善的案例。它曾是東北最先發起股份制改造的明星企業,後陷入了政商博弈的拉鋸戰中,集中暴露了東北車企的問題。

1988年,金杯汽車是東北地區第一家試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首次募資1億元的股本。可賣了一整天,僅售出了27000元的股票,非常慘淡。

這時,一位名叫仰融的江蘇人看上了金杯。仰融有著江浙人的精明與靈活,在上海炒股賺了很多錢,是證券市場有名的莊家。他斥資近億元,買下金杯51%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1992年,仰融又在「避稅天堂」百慕大註冊「華晨汽車集團」,把金杯與中華汽車合併,成功在美國上市,賺了7200萬美元,引發轟動。

1995年,仰融正式接手金杯的管理,下令暫停小客車的生產,全廠全力研發麵包車。三年後,金杯研發的「海獅」麵包車將市場老大「小解放」干停產了。

1997年,仰融從德國引進了一條生產線,著手組裝「中華牌」汽車,喊出要創立一個「年銷10萬輛、擁有100%核心技術的國產車!」

短短五年時間,金杯汽車脫胎換骨,從股票無人問津到炙手可熱,仰融出錢出力,做了不少工作。

但企業轉好後,產權問題越發凸顯:從股權上看,金杯是民企;從歷史上看,金杯是國企,產權鑒定非常模糊。

2000年後,為了解決產權問題,仰融決心把金杯、中華汽車搬離東北,遷到辦事更為靈活的浙江。

這引發了瀋陽市的高度警覺,市裡覺得這麼多年,給了華晨這麼多扶持,事到臨頭居然想溜?!是可忍孰不可忍!

長達兩年的產權談判,拖慢了金杯、中華汽車的發展速度。雙方始終達成不了協議,最終遼寧省工作組全面進駐華晨集團,清查所有賬目,接收企業資產

遠在浙江的仰融知道後,長嘆一聲,飛赴美國,至今未歸。在接受採訪時,他感嘆說:「我做夢也沒想到,一個『搬家』去浙江的想法,會引發這麼大的風波。」

3、

仰融將產權之爭,輕描淡寫為「搬家」。背後透出,東北和浙江對民營企業家截然不同的態度。

浙江的民營經濟佔比達75%,民營企業家非常活躍,他們進入了所有政策允許的行業。如果,當年仰融帶著華晨去了浙江,或許就沒有今天的吉利了。

身在浙江的李傳福是幸運的,吉利沒有產權問題,他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汽車的研發中,不用擔心複雜的政商關係和說不清的產權歸屬,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東北的企業家。

2005年後,東北車企利用合資車的機會,有過一段幸福時光。華晨引進了寶馬的生產線,貼牌生產「華晨寶馬」,最高年凈利可達60億元。

靠著這筆不菲的收入,華晨養活了持續性虧損的金杯和中華汽車。

金杯的銷量則從百萬級下滑至兩萬輛。車主吐槽金杯「油耗高」「技術爛」「老修車」,比不上同等價位的五菱宏光

除了與雷諾合資外,金杯從未想過如何自救,只知道躺在合資車上吃紅利。十幾年來,技術水平原地踏步。

等到2018年,合資車股份開放後,寶馬第一時間提出回購華晨手中的股份。「吃人嘴短」的華晨連拒絕的資格都沒有,華晨有沒有錢賺,全看德國人臉色。

沒了寶馬的輸血,中華、金杯前後腳申請破產重組。

東北車企的好日子,結束了。

結語:

東北車企不但要面臨外國車企的競爭,還要應付其他省份的挑戰:安徽有奇瑞蔚來;浙江有吉利、零跑;廣東有比亞迪小鵬;北京有理想;上海有特斯拉、上汽......

他們虎視眈眈,隨時準備瓜分掉東北車企的市場。

更令人揪心的是:

在新能源方興未艾的今天,東北居然沒走出一家知名的新能源車企!縱使東北擁有完整的汽車供應鏈,創業者仍駐足不前,他們更喜歡去充滿活力的省份。

東北車企積攢的技術人才,也在緩慢地流失。奧迪總部遷往杭州,僅僅是一個信號,想逃離東北的車企絕不止現在的奧迪和曾經的華晨。

值得玩味的是:仰融逃到美國後,金杯汽車的研發負責人趙福全跳槽去了吉利;銷售負責人楊波跳槽去了奇瑞;總裁劉志剛跳槽去了比亞迪——三個高管沒一個留在東北。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