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工信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於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建議)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截圖。
這一舉措被視為車企「60天賬期承諾」滿月後監管動作的延續,不僅為供應商提供了明確的反映渠道,也標誌著車企承諾進入「可驗證」階段。工信部表示,此次開通反映窗口旨在受理中小企業有關問題(建議),推動重點車企改進管理流程、優化支付方式,將《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在實處,切實履行賬期承諾,惠及廣大中小企業。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工信部此舉能強化政策執行監督,建立起中小企業反饋機制,便於及時發現和糾正違約行為,有助於增強企業對政策執行的信心,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長賬期詬病已久,車企集體承諾「60天賬期」
一個月前的6月10日-6月11日,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吉利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等17家車企相繼宣布承諾60天支付賬期。
事實上,汽車行業長期存在賬期顯著延長、嚴重擠壓供應商現金流的情況。有供應鏈企業表示,部分車企將賬期延長至180天,疊加降價壓力形成雙重「絞殺」,企業為保訂單被迫接受「降價15%+延長賬期60天」條款,導致現金流周轉天數突破240天警戒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此前梳理包括北汽藍谷、小鵬汽車、長安汽車、蔚來汽車、江淮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上汽集團、賽力斯、吉利汽車、比亞迪和廣汽集團在內的13家車企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發現,2024年13家車企周轉均值約為174.15天。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又稱平均付現期,雖然並不完全等同於車企給供應商的付款周期,卻也是衡量公司需要多長時間付清供應商欠款的一個指標。
京西智行全球首席執行官劉喜合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供應商賬期問題積弊已久,賬期很長。為了維持運營,供應商可能需要依賴短期貸款或應收賬款融資,財務成本高、流動性差,也極大限制了企業在技術研發、人才和工藝革新等方面的投入意願。
對於賬期較長的問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顏景輝分析稱,車企把資金壓力上移供應鏈層面,下移至經銷商層面,從而減少車企本身的資金壓力,節省財務費用成本。主機廠特別是一些大的主機廠家比較強勢,加劇了中小型供應商和經銷商的資金壓力、經營困難等。
他進一步表示,特別是在目前汽車及市場價格「內卷」、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長賬期使得供應商的經營、資金周轉遇到很大的挑戰,同時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供應商也很難進行技術革新和品質提升。
有零部件企業方面表示,價格戰肯定會導致對供應鏈進行大力度的降本,整車廠和供應鏈的利潤都會進一步被擠壓。零部件供應商凈利潤率已從2015年的9%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中小供應商現金流儲備普遍不足3個月運營需求。
設專門通道,車企承諾進入「可驗證」階段
在17家車企集體承諾後,工信部曾發聲稱汽車企業主動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對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車企集體承諾一個月後,7月9日,工信部上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
該窗口主要受理4類問題(建議),一是重點車企未踐行60天支付期限承諾,在採購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超過60天;二是重點車企設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時間、無正當理由拖延出具檢驗或驗收合格證明等方式變相延長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貨款作為支付條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項;三是重點車企強制或變相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四是重點車企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的其他問題。
柏文喜表示,17家車企承諾「60天賬期」但落實效果存在不確定性,工信部開通反映窗口能夠強化政策執行監督,便於及時發現和糾正違約行為,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維權渠道。
在他看來,工信部的介入和監督有助於增強企業對政策執行的信心,提升政府監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鼓勵更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助於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指導行業機構研究制定汽車行業結算支付規範,推行合同範本,進一步規範汽車企業供應商貨款支付流程,推動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促進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