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虛假宣傳,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退車,雷軍微博設網友評論門檻

2025年05月14日21:52:05 汽車 1084

不出兩個月,小米又攤上事了。

2025年5月,小米汽車陷入一場由「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爭議引發的退車風波。數百名車主以功能縮水、宣傳不符為由發起集體維權,要求退車及賠償。

被指虛假宣傳,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退車,雷軍微博設網友評論門檻 - 天天要聞

從「技術突破」到「裝飾爭議」

小米SU7 Ultra作為小米汽車的高端性能車型,其核心賣點之一是售價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官方宣傳中,這一部件被賦予了「復刻紐北原型車空氣動力學設計」「提升下壓力」「優化散熱」等光環,甚至被雷軍在直播中稱為「內部結構完全改變」的技術突破。

被指虛假宣傳,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退車,雷軍微博設網友評論門檻 - 天天要聞

小米SU7 Ultra和小米SU7前艙蓋下方對比圖

然而,首批車主提車後的實測結果與宣傳形成巨大反差。多名車主使用鼓風機測試發現,風道開口處無法吹動紙巾,拆解後內部結構與普通鋁製機蓋無異,未連接剎車散熱系統,也未產生宣傳中的下壓力。第三方機構檢測還指出,碳纖維前艙蓋僅比普通鋁製機蓋減重1.3公斤,成本約1萬元,與4.2萬元的售價差距顯著。車主質疑該部件「裝飾功能大於實用價值」,稱其為「帶孔的碳纖維皮膚」。

更令車主不滿的是,4月30日,小米通過OTA更新將車輛馬力從1548匹限制至900匹,要求車主在指定賽道刷出官方成績才能解鎖全部性能。此舉被車主批為「花錢買半成品」,尤其是對無賽道資源的用戶而言,高價購車卻無法使用核心性能,讓許多車主直呼上當。

補償方案被指「缺乏誠意」

面對質疑,小米汽車於5月7日深夜發布致歉聲明,承認「信息表達不清晰」,並提出補償方案:未交付訂單可免費改配鋁製前艙蓋,已提車用戶獲贈2萬積分(約合2000元)。但車主認為該方案「避重就輕」——改配需重新排隊30周以上,積分補償僅為選裝費的4.7%,且未覆蓋退車訴求。

預訂車主楊雷(化名)表示,自己因「雙風道設計」選擇購車,改配鋁製機蓋「失去購車意義」,而2000元補償與4.2萬元支出差距過大。維權群內近400名車主聯名要求「無損退車」,並計劃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發起集體訴訟,主張「退一賠三」。

技術爭議背後的法律風險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表示,根據現有公開信息分析,此前小米汽車在對「挖孔機蓋」進行宣傳時,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介紹產品以及使用歧義性、模糊性語言表述的情況。

這涉嫌構成違反《廣告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不當宣傳行為,也涉嫌損害消費者知情權。如果最終認定情節嚴重,那麼這一行為甚至可能構成虛假宣傳行為。

翟巍認為,對於小米公司提出的賠償方案,車主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具有自主決定是否接受這一方案的權利。依據侵權損失填補原則,在小米公司由於不當宣傳導致車主財產權益受損情形下,小米公司應當承擔全額賠償車主損失的責任。

此外,小米單方面通過OTA限制車輛性能的行為,也被批為「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功能變更需提前明示,車企無權擅自縮水用戶已購功能。

銷量下滑與品牌信任危機

被指虛假宣傳,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退車,雷軍微博設網友評論門檻 - 天天要聞

網友此前發布的小米SU7事故現場照片

這已是小米汽車近三個月內第二次陷入輿論危機。今年3月,該車型曾因高速爆燃事故導致3人遇難,引發公眾對電池安全性的質疑。而此次碳纖維風波,則將小米汽車「堆料營銷」的隱患徹底暴露。

風波對小米汽車的銷量產生直接影響,小米汽車的銷量已現下滑趨勢。4月交付量環比下降3%-4.25%,首次出現負增長。

面對洶湧輿情,小米汽車尚未進一步回應,但董事長雷軍5月10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過去一個多月,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雷軍在5月10日公開坦言,「過去一個多月是創辦小米以來最艱難的時期」,並透露曾因情緒低落暫停社交媒體互動。

5月14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更改微博設置,只允許關注100天以上的粉絲評論。

被指虛假宣傳,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退車,雷軍微博設網友評論門檻 - 天天要聞

網路上,有車主坦言:「我希望雷軍能保持真誠。直面質疑才能挽回口碑;如果持續逃避,可能會影響SU7系列和未來高端車型的銷量。」(來源:大眾新聞)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4月出口Model 3/Y近3萬輛,創近一年新高 - 天天要聞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4月出口Model 3/Y近3萬輛,創近一年新高

IT之家 5 月 14 日消息,據中新社今晚報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今年 4 月出口 Model 3 和 Model Y 車型近 3 萬輛,單月出口量在過去 12 個月中創下新高。報道還提到,自 2023 年年底「中國製造」特斯拉車型首次在韓國開啟售賣以來,特斯拉在當地市場銷量便迎來大幅增長。2024 年特斯拉在韓國市場的註冊總量同比增長達 80%。...
蒙迪歐2025款2.0T運動版,運動轎跑與SUV的融合,綜合續航915km - 天天要聞

蒙迪歐2025款2.0T運動版,運動轎跑與SUV的融合,綜合續航915km

現在的車圈新車層出不窮,20萬左右入手一輛新車怎麼選?選擇新能源還是選擇燃油車?要按當前的形勢來說,應該是選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還有純電車和混動車怎麼選?這些都成為困擾消費者的難題。如果你對大空間、操控性、長續航都有追求的話,不妨來看看蒙迪
美國關稅、中國電車……本田年凈利潤預計下降七成 - 天天要聞

美國關稅、中國電車……本田年凈利潤預計下降七成

【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之來自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壓力,本田汽車預計2025財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的凈利潤將下降七成,並表示將擱置在加拿大建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計劃。根據本田披露的數據,2025財年預計收入為20.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958.7億元),同比下降...
第四代博越L,曾經的三好學生,還值得買嗎? - 天天要聞

第四代博越L,曾經的三好學生,還值得買嗎?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燃油車的腳步逐漸放緩。而作為老牌車企的吉利,最近就推出了旗下第四代博越L。新車指導價為9.99-12.69萬元,限時價為9.29-11.99萬元,這個價格可能你感覺不到優惠有多大。但在如今的A級SUV市場上的確是比
起亞嘉華用寬敞空間滿足出行 - 天天要聞

起亞嘉華用寬敞空間滿足出行

出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段旅程都蘊含著期待與憧憬。不管是全家愉悅出行,還是嚴肅的商務出行,亦或是普通的日常通勤,人們都希望擁有一輛能帶來舒適、方便與放心的座駕。
又一款L9諜照曝光,6座布局,只賣20萬? - 天天要聞

又一款L9諜照曝光,6座布局,只賣20萬?

在動輒超五米長、搭載四電機或增程式混動技術的當下,國產SUV的尺寸顯著提升。銀河L9是吉利銀河旗下首款全尺寸旗艦SUV,主打「智能電混」與「科技旗艦」定位,預售價據傳20萬元起步,一口氣拉低了豪華智能插混SUV的入門門檻。
長城汽車、比亞迪:銷量、業績差距有多大? - 天天要聞

長城汽車、比亞迪:銷量、業績差距有多大?

有一說一,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已經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公司了,不管是銷量還是業績,還有技術儲備,比亞迪相對長城汽車而言,是巨無霸般的存在。長城汽車(左),比亞迪(右)銷量方面今年前4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38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