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路攀升,自主品牌藉此彎道超車,將合資廠商打的節節敗退。傳統造車重鎮也輝煌不再,新的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逐漸形成。
回看2024年,當時廣東以570.7萬的總產量斷崖式領先,連續8年奪得整車產量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高達361萬輛,全國每四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廣東造。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月汽車產量分省數據,將之前以法人企業所在地的統計口徑調整為實際生產地統計,自此,合肥、長沙以及濟南、鄭州等城市的比亞迪產量得以歸屬到各自省份,廣東汽車產量出現了明顯下滑,而安徽則一舉反超,成為中國第一汽車大省。
如今,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全面向新能源轉型,吉林、湖北等燃油車時代的造車大省已經跌出了全國前十,可以說,誰能把握新能源汽車機遇,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2025年1-2月,安徽以23.43萬的累計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拿下了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產量雙料冠軍,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最大贏家。陝西以及江蘇緊隨其後分列第2、3位。
湖南依託長沙比亞迪以及廣汽埃安等整車品牌異軍突起,新能源汽車產量暴漲1432%,此外,山東和河南也憑藉濟南、鄭州的比亞迪產能,新能源汽車產量大漲3倍以上。
可以看出,在前兩個月國內排名前五的新能源汽車省份中,全部都有比亞迪的生產基地,而十大新能源汽車省份中,比亞迪在7個省份都有布局。比亞迪以一己之力,重新改寫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製造格局。
2024年,西安比亞迪年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穩居比亞迪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助推陝西新能源汽車產量一路上漲。
而排名第二的合肥比亞迪整車產能規劃132萬輛,2024年產量95萬輛,憑藉完善的產業配套和物流成本優勢,合肥比亞迪最新導入了唐等旗艦車型,今年將衝刺百萬產量大關。
排在第三的則是長沙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比湖南全省超9成。目前,合肥、濟南以及鄭州的比亞迪工廠仍在持續擴建,尤其是鄭州比亞迪,已經預留了七期項目用地,合計佔地面積超2萬畝。
目前,比亞迪全國各地的工廠開啟了新一輪的擴建,其規劃總產能已經超過了700萬輛。開年以來,攜全民智駕和兆瓦快充強勢登場,又將創造怎樣的市場奇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