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喜憂參半的成績單。
3月14日,理想汽車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繼2023年之後,理想汽車營收繼續突破千億元,2024年營收達1445億元,同比增加16.6%。這背後,是全年50萬台銷量助推的結果。
不過,理想汽車凈利潤卻下滑,2024年凈利潤為80億元,較2023年的118億元減少31.9%,少賺了38億元。此外,理想汽車的毛利率也由2023年的22.2%下降至2024年的20.5%,車輛毛利率則跌破20%,為19.8%。
對於這種「增速不增利」的現象,理想汽車將原因歸結為「不同產品組合以及定價策略的變化」。
告別舒適區
價格戰之下,理想也難逃一卷。
不斷地降價與低價產品,構成了理想「賣得多、掙得少」。

去年,理想l7、l8、l9、mega新款車型都進行價格調整,降價幅度1.8萬-2萬元。其中理想mega直降3萬元,調整後售價52.98萬元。此外,2024年底,理想汽車更推出0息購車方案。
不過,最根本的緣由,還在於理想l6。這是理想首次下探到30萬元下的入門級產品。儘管不到1年時間就實現了19.2萬的銷售,挽救了理想汽車2024年的銷量困局,但也導致理想單車價格進一步下滑,從32萬降到了27.68萬元。據悉,2024年l6貢獻了近40%的銷量。 這種標準的「以價換量」直接導致了理想的毛利率從21.5%降到了19.8%。顯然,這樣快速上量的方式並不健康,也不長久。

但當下,由理想打造的「增程+冰箱彩電」的護城河正在瓦解。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2024年,增程式車型市佔率從8%飆升至15%,但理想的市場份額卻從62%跌至48%。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平替」產品。零跑c11增程版以18萬元起售,卻提供與理想l7相近的配置;華為問界m5增程版憑藉鴻蒙座艙和智駕系統,分走大量家庭用戶。在價格與技術的雙重攻勢下,理想的舒適圈聚集了「入侵者」。
此外,小鵬、小米、極氪、智己、廣汽埃安等此前堅持純電路線的品牌,近期也都公布了推出增程式車型的計劃。更多品牌、更多車型、更多價位區間的出現,無疑將進一步削弱理想在這個市場的統治力。

「增程遭圍攻,純電也未能後發制人。」去年mega銷量撲街,讓理想汽車經歷了一段至暗時刻。因設計爭議、55.98萬元的定價策略及市場接受度不足,理想mega訂單遠未達預期。最終,mega在2024年全年交付了約1.3萬輛,佔全年總銷量約2.2%。可以說,理想這些年完全是靠著「增程」一條腿在瘋狂奔跑。
走入新戰場
「再戰純電+ai」。
事實上,理想也意識到平靜水面下的暗流涌動,押注了更多的「彈藥」。

「純電產品是我們另外一條腿,如果我們只有增程這條腿的話,我們跑不遠,也跑不快。」
理想ceo李想在財報電話會上介紹,公司今年會發布兩款全新的純電suv,首款純電suv——理想i8會在7月發布,理想i6會在下半年發布。整體節奏和2022年理想l9和理想l8的發布節奏較為類似。
他說,「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在下半年獲得較好銷量表現的同時,為下一年第一季度儲備更多的訂單。」
另一款即將更新的純電產品,是智駕升級後的 mega。從此前的官方信息來看,新版本只會對智駕硬體進行升級,涉及三電和續航等基礎參數不會改變。

此外,為了匹配純電車型上市節奏,2025年理想汽車充電網路建設將全面提速,計劃於首款純電suv理想i8上市時投入使用2500座理想超充站。可見,多管齊下,理想的純電市場只可成功,不可再敗。
不過,對於理想純電新車的前景,市場上也存在一定的擔憂。有分析稱,高端純電市場很難做,蔚來耕耘多年,也很難收穫一個爆款,20萬-30萬的純電市場競爭更是十分激烈。理想汽車能不能一次打透,需要後期市場給出答案。

另外,智能駕駛也是理想2025年要面臨的另一場「輸不起」的關鍵戰役。
相比汽車產品的競爭,李想此前曾表達了專註於ai領域對理想汽車過渡新智能汽車時代的必要性。他認為,即將到來的l4時代,將會是理想發揮人工智慧競爭力的主場。
不可否認,ai的故事,正成為當下車企新的發力點,但真正能夠落地並創造價值,才是「搶跑」的關鍵。
對此,李想表示,「人工智慧現階段最本質的工作是實現能力的重要突破。以自動駕駛為例,公司正在研發下一代vla(視覺—語言—行動)智駕大模型,並計劃與理想i8同時在今年7月發布。」
據了解,vla是今年智能駕駛的核心競賽之一,到2030年,vla模型主導的端到端方案可能佔據l4級市場60%份額。吉利和元戎啟行等都在積極推動vla,並都將希望完成率先落地。

儘管有著「後手」牌,但理想汽車想要「破局」也並非易事。
進入2025年以來,理想汽車新勢力月銷量第一的名頭,被小鵬奪走。2月的交付成績單上,小鵬以30453輛的交付量排名第一,理想交付26263輛,排在第二。兩家的差距從上個月的423輛拉大到4000多輛。
事實上,作為早期押注「增程」吃到紅利的理想,面對「純電+ai」的熱門賽道,不僅沒了先發優勢,而且想要貼上「新的標籤」,也需給出超越目前友商們更高一籌的「水平」。基於此,2025的理想,註定要上演一場「蛻變與超越」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