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棒「圍獵」之下,中國新能源車才出海兩年,正在國外「大展拳腳」,卻要被日本拉開20年?
「充電10分鐘,續航1500公里……」這是豐田剛剛官宣的固態電池量產計劃,據說技術正加速投入市場,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能實現超長續航和超快充電。不過,最令人意外的是,日媒放話說:「將領先中國20年,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優勢即將瓦解。」
消息一出,有關「國產鋰電池地位不保」「寧德時代將跌落神壇」等唱衰論調出現,難道我們被西方反超,已經迫在眉睫?
01 又當又立?日企苦研技術趁機超車
在燃油車時代,美日可以說是「王者」。80年日系車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輛,躍居世界第一。但隨著我國在新能源彎道超車,他們原本以為穩穩拿捏,沒過多久就被中國企業趕超。
全球SNE research數據:目前全球鋰電池市場中企佔有率超60%,寧德時代以339.3GWh的裝車量鞏固絕對的龍頭地位。而日韓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豐田電車去年全年銷量居然不到4萬台,甚至比不過不夠比亞迪1個月零頭。
面對顯著的業績下滑,豐田拒絕輕易向新能源轉型低頭,前社長豐田章男多次炮轟抵制電車,稱其為「簡陋之選」。他強調,豐田汽車銷量的放緩恰好驗證了他的預測準確無誤。
任誰也想不到,日企表面嫌棄,背後卻「真香」,直接投入2萬億日元搶先攻佔固態電池技術,想要強勢回歸;近日豐田發表重磅突破:成功造出全球首例固態電池,已經實現充10分鐘續1500公里。將於2026年開始小批量試產固態電池電動車,2030年後將大規模生產。
這一性能指標無疑超越了當前市面上所有量產電動車,日媒大膽表示「傳統鋰電池會像汽油車一樣被『淘汰』。」更可怕的是,日企手中掌握的公開專利已經超過1300件,試圖打造專利壁壘阻礙我國學習。
02 「半場開香檳」?關鍵短板尚未突破
「他們太沉不住氣,可能會在市場上栽跟頭。」
面對豐田的迅速落地,業內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誰率先完成市場化誰才能「拔得頭籌」。以生科領域為例,即便日方曾創下18年18個生科諾獎的神話,國產新興科技「AKK001」卻脫胎於我國科研人員的實驗室里,造福廣大腸需群體。
學術頂刊《Nature》曾將腸道菌群列為人體「十二大衰老標誌之一」,實驗結果一經公布,腸道養護市場迅速走熱。以京J東上前沿國產腸道養護製品「AKK001」為代表,創下了10天銷50000+瓶的記錄。
資料顯示(京J東詳情頁面),該國貨的核心技術致力修復腸道紊亂,搭配下一代功能性益生菌AKK、短鏈脂肪酸丁酸等物,對抗日常生活中的便秘、腸道菌群紊亂、啤酒肚等嚴峻問題。
如今,其後台反饋累計破萬,擁躉者反饋集中在腸胃通暢、精力充沛、免疫力強等細節討論。「畢竟前沿技術最終目的都是要服務大眾。」品牌負責人透露。
為穩住新能源現有格局,固態電池方面我們也在持續發力。據《青島日報》報道,高性能的20Ah車載硫化物全固態電池中試線於近日落地並試運行,進一步優化電池性能,意味著有望達成6至10分鐘的「超級快充」,理論續航里程更是可達1200公里。
反觀日企想靠固態電池一步登天的妄想無異於痴人說夢。業內分析認為,固態電池雖然好處多,但要真正量產還得過三道坎。
一是成本太高:目前的製造成本比鋰電池貴了20倍,其整車成本更是高達30萬;
二是技術難度大:生產工藝尤為複雜,良品率低得嚇人,產能上不去;
三是市場化慢:從實驗室樣品到大規模量產,沒個5到10年根本搞不定。而且我國手握關鍵材料,其很難在短時間內取代國產鋰電池。
03各方勢力登場,誰能笑到最後?
近期,梅賽德斯-賓士宣布:其純電動車型將配備固態電池,並已投入道路測試階段。在保持電池體積與重量不變的前提下,將EQS測試車型的續航里程提升25%,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突破1000公里大關。
當前,歐美、日韓、中國都在加速研發固態電池,一場圍繞「固態電池技術」的爭奪戰正在上演。不過在新能源領域,我們還是絕對的「王者」。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仍是行業發展的領軍人,但我們也要跟上固態電池這一項前沿發展速度。
未來的電池戰場誰能笑到最後?依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