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條視頻:某車主開電車飆到303km/h,評論區吵翻了天——「這車零百加速多少?」「加速快才是真性能!」。
但冷靜想想,買菜接娃的家用車,真需要3秒破百嗎?
奧迪A4L高功率版零百7秒多,寶馬3系8秒左右,就連2020年的本田思域也不過7.7秒。
這些車賣了十幾年,從沒人抱怨「動力不夠超車」,反而事故多是因為動力過剩。
說白了,零百加速成了廠商的「軍備競賽」,但普通人開8秒內的車,完全夠用!
8秒破百是什麼概念?
舉個直觀例子:綠燈亮起時,普通家用車踩油門到完成超車,8秒內足以甩開後車兩個車身位。
而現實中,90%的超車場景只需要5-8秒的持續加速能力。
比如比亞迪秦Pro DM,零百5.9秒,實測超車時動力響應甚至比某些6秒車型更平順;再比如吉利星瑞2.0T,7.9秒破百,但用戶反饋「高速超車毫無壓力」。
反觀某些4秒級電車,一腳電門下去乘客暈車,自己還得時刻盯著剎車,圖啥?
加速快≠體驗好。
零跑C10全系零百超7秒,但用戶評價「動力平順夠用」,而特斯拉Model 3後驅版5.6秒的加速,卻常被吐槽「市區開像坐過山車」。
更現實的是成本問題:以2025款星紀元ET為例,4.8秒破百的版本起售價23.98萬,而同品牌7秒級的燃油車只要15萬。
多花的8萬塊,換來的可能只是「紅綠燈起步快兩秒」的虛榮心。
有人說:「現在電車加速都便宜了!」
確實,比亞迪漢L四驅版零百2.7秒,價格不到30萬,但這背後是電機瞬間爆發的特性,和燃油車線性加速完全不同。
油車時代,5秒內加速的車型基本50萬起步,而電車把門檻拉到20萬級,導致大量「鬼火少年」盲目追求數據,卻忽略實際需求。
某加速3秒的國產電車,實測續航直接打6折——動力和續航,終究要二選一。
澎湃新聞曾點評:「冗餘動力不是用來救命的,而是用來飆車的」。
數據顯示,2024年因加速過快導致的交通事故中,70%以上是零百5秒內車型。反觀零百8秒左右的車型,如傳祺影豹(6.95秒)、名爵6 PRO(7.83秒),既能滿足超車需求,又不會讓新手司機手忙腳亂。
就連主打豪華的星途攬月C-DM,5秒級加速卻強調「起步不抬頭、剎車不點頭」,這才是家用車的安全哲學。
差價省下的錢,能買多少配置?差價8萬能幹什麼?
以零跑C10為例,12.88萬起售的車型標配L2級智駕、8295晶元車機,而加速更快的同級競品至少要貴5萬。
再比如吉利星瑞,11萬出頭就能買到沃爾沃2.0T發動機,省下的預算足夠加裝座椅通風、品牌音響。
與其為「用不到的加速」買單,不如把錢花在座椅按摩、隔音玻璃這些提升幸福感的功能上。
為什麼車企拚命宣傳零百加速?因為這是最直觀的「數字遊戲」。
一台車想從8秒提升到6秒,成本可能增加20%,但營銷時卻能打出「性能越級」的噱頭。
實際上,家用車的底盤調校、隔音、空間利用率才是核心,但這些需要長期體驗才能感知。
2025款星紀元ET的4.8秒加速確實亮眼,但用戶真實評價卻是:「底盤濾震比加速更重要」。
理性購車,記住這三點
1. 如果90%時間在市區代步,7-8秒加速足夠;若常跑山路,6秒級更穩妥。
2. 試駕比參數重要,比亞迪漢L加速2.7秒,但體感可能不如星瑞7.9秒舒適。
3. 省下的預算可以升級安全配置(如激光雷達)或舒適功能(如女王副駕)。
汽車博主圈有句話:「快車誰都會造,好車卻要用心」。
看看2025年最受歡迎的家用車:零跑C10、吉利星瑞、傳祺影豹,它們的共同點不是加速多快,而是均衡——空間夠大、配置實用、養護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