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余婷婷
日前有消息稱,極星科技正在全面收縮,為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升運營效率,公司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這期間車主相關權益不受影響,車輛相關服務一切正常。為此,《每日經濟新聞》向極星科技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時對方尚未進行回應。
事實上,自春節過後,業內就一度傳出極星科技開始陸續裁員的消息,規模約50人,包括銷售、運營等人員,被裁員工可獲得N+1賠償。人員全面收縮後,現有門店經營權暫時重回極星中國,未來可能重建銷售職能但規模會收縮。

圖片來源 每經記者 李星 攝
公開資料顯示,極星科技成立於2023年6月,由極星汽車和吉利旗下的星紀魅族聯合成立,主要任務是強化極星汽車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能力。極星汽車成立於2017年,最初由歐洲團隊負責研發和設計、中國負責生產,沃爾沃汽車是大股東,並在2020年設立在華獨資子公司極星中國。
去年2月,股東方沃爾沃汽車宣布將極星汽車的持股比例減持30%至18%,並表明後續將不再提供資金支持。沃爾沃減持後,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吉利瑞典控股成為極星汽車的第二大股東。
儘管極星方面對裁員和組織架構調整等事宜未進行回應,但此番調整與其持續低迷的市場表現有一定關係。
銷量持續低迷 曾提出「對標特斯拉」
實際上,轉向電動車市場後,極星汽車曾喊出「對標特斯拉」的願景。此後幾年,極星汽車在全球市場表現好於中國市場,但始終未能真正打開局面。
2024年上半年,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終端銷量為1612輛,這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增長形成了鮮明反差,與同時期推出的「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極星汽車的財務狀況也同樣令人擔憂。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極星汽車累計虧損高達20.16億美元。據最新財報,2024年上半年,極星汽車營收9.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6%;凈虧損為5.41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3.41億美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管理團隊也一直未能穩定,8年以來已經歷7位中國區掌舵人。近半年來,極星汽車全球管理團隊更是幾乎全員「大換血」,CEO、CFO再到COO,極星的全球高管團隊全面換防。
期待新車助力 2025年力爭實現盈利
極星汽車最新發展戰略顯示,其計劃在2025年至2027年間實現年均零售銷量增長30%至35%,并力爭在2025年實現盈利。
為了支持這一增長目標,極星汽車公布了兩款新車型的規劃:一款是將於2025年下半年推出的四座高性能旅行車極星5,基於極星自研的鋁合金平台打造,是首款採用800V技術的極星汽車;另一款則是定位為「高端緊湊型SUV」的極星7,將在歐洲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上市以來,極星汽車的股價已下跌90%,2024年還因股價跌破1美元大關而收到了納斯達克的「缺乏合規通知」。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極星汽車若想在2025年實現盈利,將是一場不小的考驗。
每日經濟新聞